1949年,张大千散尽家财,弄到了三张飞机票。这架飞机,是最后一架离开成都的飞机。后来,齐白石和徐悲鸿,都给张大千写劝返信,可是张大千却无动于衷,反而开始了环球旅行…… 1949年,中国大地风云变幻。身在成都的张大千,正面临着人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抉择。这位早已经声名赫赫的书画大师,面临的是“走”与“留”的选择。 当时飞机票是炙手可热的稀缺品,想弄到离开的飞机票,钱和关系缺一不可。张大千凭着多年积攒的人脉和财力,费尽心思,终于弄到了三张飞机票,但当时他家大业大,家里人很多,也只能带着二太太的孩子和四太太离开了。 那架飞机是最后一架离开成都的航班。随着飞机引擎的轰鸣,他心中应该是有不舍的,因为他的家族不仅仅是他们三个人,而是好几个老婆孩子。 在张大千离开成都之后,齐白石和徐悲鸿这两位张大千的朋友,知道消息后充满不舍。因为他俩非常欣赏和认可张大千的才华。 齐白石当时年纪比较大了,但还是比较操心这位晚辈的事情。虽然他俩的画画风格不一样,但彼此很欣赏。齐白石知道张大千离开以后给他写了一封信,劝他回来,继续为中国的艺术发展做贡献。 徐悲鸿与张大千的关系也比较好,在艺术理念上的交流沟通比较多。后来也写信给他劝他回国,信中表达了对张大千才华的高度评价,以及对张大千在新中国能够发挥更大作用的愿望。 他俩都很希望张大千能回来一起建设祖国,不过张大千最终没有回来,而是开启了自己的环球之旅。 他的第一站是香港,后来去过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地方。这不仅是他人生中的一次身体旅行,也是一系列的心灵之旅。 旅游途中,张大千和不同国家的艺术家们交流思想,吸收多元的艺术观念。他在巴黎与毕加索的会面,成为艺术史上的佳话。 在这期间,张大千也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艺术风格相融合。比如他的《长江万里图》,融合了西方的大胆泼彩与东方的细腻处理,既有整体的冲击感,也有细节的回味。 张大千也将自己途中的所见所闻,画到了自己的画里。无论是南美的热带雨林,还是欧洲的古老建筑,都为张大千的作品提供了新的灵感和素材。 与张大千的离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齐白石和徐悲鸿。两位艺术大师选择了留在中国,继续贡献他们的才华与艺术。 齐白石在新中国成立后迎来了艺术生涯的又一高峰。他的作品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绘画艺术的代表之一。而徐悲鸿则投身于美术教育事业,他不仅创作了许多具有震撼力的作品,还培养了大批的美术人才,为中国美术事业的现代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们三人无论是离开,还是坚守,都在各自的道路上,为中国艺术写下了最辉煌的一笔。
1949年,张大千散尽家财,弄到了三张飞机票。这架飞机,是最后一架离开成都的飞机
地元历史档案
2025-01-20 14:06:26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