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荷兰一女子,拿中国瓷罐去卖,得知只值2000美元,就拿回家装DVD光盘用,可她哪知道,瓷罐在37年后,竟卖出2.3亿的天价! 在20世纪初的北京,一位荷兰男爵被派驻到租界担任卫队长一职。这位男爵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钟情于瓷器收藏。 那是一个寻常的集市日,北京的古玩市场如往常一样熙熙攘攘。男爵手里已经提着几件淘来的小玩意,准备结束一天的"寻宝"之旅。 就在他转身准备离开的时候,一个摊主叫住了他。摊位上只剩下最后一件货品,那是一个蓝白相间的瓷罐,通体绘有精美的图案。 摊主开价20大洋,但表示为了早点收摊回家,愿意以10大洋的价格出售。在当时的物价水平下,10大洋并不是一个低价,但对于一位对瓷器有研究的买家来说,这个价格却显得很合理。 男爵把瓷罐买下后,顺手将之前购买的小物件都装进了瓷罐里。这个不经意的举动,开启了这件瓷器长达数十年的"杂物储存器"身份。 回到家中,男爵简单清洗了瓷罐,便将它放在了书桌上当作文具收纳盒使用。这个用途一直持续到他去世,然后这个"实用性"极强的瓷罐就传给了他的女儿。 到了他女儿手中,瓷罐依然保持着储物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变迁,瓷罐里装过的东西也在不断更新:从最初的文具,到零碎的小物件,再到后来的CD和DVD光盘。 这个来自遥远东方的瓷罐,就这样在一个荷兰家族中默默传承了四代。它的身份一直很简单:一个普通的收纳容器,一件父亲留下的纪念品。 没有人会想到,这个被当作储物罐使用了几十年的瓷器,竟然会在未来掀起轩然大波。更没有人能预料到,这个10大洋买来的"杂物罐",会在几十年后创造一项惊人的世界纪录。 1968年,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展览,主题是"蒙古人统治下的中国艺术"。这场展览在学术界和收藏界引起了巨大反响,成为了研究元代艺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展览现场展出了大量珍贵的元代艺术品,其中青花瓷器更是受到了空前的关注。随着展览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青花瓷器的市场价格开始快速上涨。 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荷兰男爵的女儿也萌生了让家中瓷罐进行专业鉴定的想法。当她把这个一直用来装杂物的瓷罐拿去鉴定时,专家给出的估价是2000到3000美元。 这个价格并没有让她动心,毕竟这是父亲留下的遗物,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于是,这个瓷罐继续在她家中担任着收纳容器的角色,静静等待着命运的转折。 时光飞逝,转眼间到了2005年。这一年,伦敦佳士得拍卖行正在筹备一场重要的拍卖会。一位对青花瓷器颇有研究的专家,偶然听说男爵家族收藏有一件保存完好的青花瓷罐。 这位专家专程前往荷兰拜访男爵的后人,在他们家中看到了这个正被用来存放CD光盘的瓷罐。 经过仔细鉴定,这位专家确认这是一件真品元代青花瓷器,预估市场价值在1000万英镑左右。在专家的建议下,男爵的后人决定将这件传世之宝交由佳士得拍卖行拍卖。 在正式拍卖之前,佳士得安排这只青花瓷罐在世界各地进行巡展。这次展出立即引起了全球收藏界的轰动,众多藏家和专家纷纷前来一睹真容。 拍卖当天,拍卖现场座无虚席,许多中国收藏家专程赶来参加竞拍。那些无法亲临现场的收藏家则通过电话参与竞价,整个拍卖过程异常激烈。 当竞价突破1000万英镑时,仍有七位竞买人在积极出价。最终,这个重量仅有10公斤的瓷罐,以1400万英镑的价格成交。 加上佣金,最终成交价达到了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这个天价创造了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相当于当时2000公斤黄金的价值。 这件拍出天价的元青花瓷罐,诞生于景德镇的官窑。它采用了"瓷石加高岭土"的特殊配方,这种配方不仅让瓷器更加坚固耐用,还能让器型更加饱满圆润。 制作这件瓷罐的颜料,来自一个特别的地方——波斯。当时蒙古铁骑征战波斯,随军的工匠发现了一种独特的矿石,这就是著名的"苏麻离青"颜料。 这种颜料经过高温烧制后,会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蓝宝石色泽。在阳光下,这种蓝色会散发出深邃而迷人的光芒,仿佛夜空中闪烁的繁星。 瓷罐的造型设计极其精妙,整体分为四层。颈部绘制着流动的水波纹,肩部是栩栩如生的缠枝牡丹,底部则饰有变形莲瓣纹。 最引人注目的是腹部的主题图案——"鬼谷子下山图"。这幅图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描绘了战国时期著名谋士鬼谷子为救徒弟孙膑而下山的场景。 画面中,鬼谷子坐在由虎豹拉动的车上,前有士兵开道,后有将军护卫。整个场景布局严谨,人物形象生动,完美展现了元代画工的精湛技艺。 在现存的元代青花瓷器中,带有人物故事的作品极其稀少,目前全世界仅存9件。而这件"鬼谷子下山图"青花瓷罐更是独一无二,它完美融合了汉族、蒙古族和波斯文化的艺术特色。 这件国宝级文物虽然最终流失海外,但它的艺术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2006年,中国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马未都邀请著名陶瓷艺术家饶克勤,复制了24件仿制品。
1968年,荷兰一女子,拿中国瓷罐去卖,得知只值2000美元,就拿回家装DVD光
文山聊武器
2025-01-18 23:19:5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