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宋任穷上将的小女儿(身怀六甲)回来探亲,夜里突然生产。凌晨两点

百年战争录 2025-01-18 18:22:10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宋任穷上将的小女儿(身怀六甲)回来探亲,夜里突然生产。凌晨两点,女婿无处找车,准备去喊“司机同志”。小女儿却忍着剧痛,制止道:“爸爸不准公车私用,你扶着我,咱们走着去医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宋任穷同志在新中国的建设和巩固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担负起开创和稳定边疆地区局势、推动民族团结与经济复苏的重任。他不仅以坚定的政治觉悟和卓越的组织能力领导云南的社会建设,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干部制度建设与国家现代化进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中国初建,云南作为边疆省份,社会情况复杂,面临着匪患残余、民族问题、生产恢复等诸多挑战。宋任穷被任命为二野四兵团政委,随后兼任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云南省军区政委和西南军区副政委。面对战后的云南,宋任穷与省委的同志们一起,认真贯彻党中央针对云南实际情况提出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经济恢复三大任务,带领全省各族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努力。 为了尽快清除残余的匪患,宋任穷领导军队与地方武装力量开展剿匪斗争。在他的部署下,剿匪行动既注重军事打击,也注重政治宣传,通过教育和改造部分被裹挟的民众,最大限度地削弱了反动势力的影响。在云南广袤的山区和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剿匪行动并非一蹴而就,但宋任穷始终坚持"稳扎稳打、剿建结合"的方针,最终成功肃清了大部分匪患,保障了边疆地区的社会安全和人民的生命财产。 在处理少数民族问题上,宋任穷体现了高度的政治智慧和民族政策的精准执行。他强调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反复告诫干部们要以团结为基础,深入基层与各族群众沟通交流,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与此同时,他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与任用,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政治觉悟和治理能力。这样的政策实施,使得云南各民族逐渐形成了和睦相处、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为边疆的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宋任穷特别关注云南战后的经济恢复与生产发展。他带领当地政府积极组织农业生产,恢复基础设施,推动粮食种植和工业的初步重建。针对因战争带来的创伤和物资匮乏,他制定了符合云南实际的恢复措施,动员各族人民开展生产自救,逐步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水平。经过一系列努力,云南出现了党政军民团结一致、社会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 1952年,宋任穷调任西南局第一副书记和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继续为西南地区的稳定与发展贡献力量。他在少数民族政策的执行方面尤其注重实际成效,亲自调研民族地区的情况,关心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在他的推动下,西南各省的民族地区逐渐走上了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道路,这不仅巩固了边疆的稳定,也为日后的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基础。 1954年,宋任穷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并担任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由此开启了他在干部制度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方面的重要贡献。在这一时期,宋任穷协助罗荣桓同志主持军委总干部部的日常工作,全面负责解放军的干部管理、教育与选调工作。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军队建设的实际需要,他积极选调优秀干部,充实各军区和兵种机关,同时大力推动军事院校的建设与发展,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军事指挥员和技术人才。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一个深夜,宋任穷上将的小女儿正在家中安睡。她身怀六甲,临近预产期,特意挑选这个时间回家探望父母。谁知越到深夜,小女儿突然感到阵痛难忍,似乎马上就要分娩了。 小女儿的丈夫见状十分着急,连忙跑出家门,想要找辆车送妻子去医院。然而放眼望去,四下一片寂静,根本看不到一辆车经过。情急之下,他想到宋家平时配有专车和司机,便打算去找司机帮忙。 小女儿听到丈夫的打算,连忙制止道:"不行!爸爸历来反对公车私用。这大半夜的,怎么能为了我一个人去麻烦司机呢?你搀扶着我,咱们慢慢走去医院吧。"小女儿虽然疼得冷汗直流,但还是坚持不搭公车。 小女儿的丈夫见妻子如此坚决,也只好放弃喊司机的打算。他心疼地搀扶起妻子,两人就这样步履蹒跚地向医院挪去。 其实,宋任穷上将对子女历来要求严格。他虽身居高位,但从不搞特殊化。在他看来,共产党员和老百姓没有什么差别,大家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他常告诫子女,不能搞特权,要以普通百姓的标准要求自己。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生孩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对宋家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坚持原则,不搞特殊化。小女儿身体力行,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家风。

0 阅读:43
百年战争录

百年战争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