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贺龙之子贺鹏飞找到香港商人徐增平,张口就说:“你去帮忙买下瓦良格号!

文山聊武器 2025-01-16 18:19:15

1996年,贺龙之子贺鹏飞找到香港商人徐增平,张口就说:“你去帮忙买下瓦良格号!”没想到,这个决定却致使徐增平破产。 1996年的一天,在香港中环的一家茶餐厅里,一场改变中国航母命运的会面正在进行。时任海军副司令员的贺鹏飞专程从北京南下香港,为的就是见一见这位叫徐增平的香港富商。 贺鹏飞作为开国元勋贺龙元帅之子,从小就在军营中长大,深知军事装备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他继承了父亲的军事才能,在海军系统服役多年,对中国海军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周边海域局势日益复杂,拥有一艘航空母舰成为中国海军发展的迫切需求。 徐增平是一位成功的香港企业家,在船舶贸易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他的公司业务遍及东南亚,在国际船舶交易市场有着良好的信誉和广泛的人脉关系。 就在这一年,一艘搁置在乌克兰黑海造船厂的前苏联航空母舰引起了中国海军的注意。这艘名为"瓦良格"号的航空母舰,是苏联解体前最后一艘正在建造的现代化航母。 瓦良格号的建造始于1985年,当时是苏联海军现代化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艘航母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设计理念,拥有蒸汽弹射器、阻拦索系统等关键设备。 然而苏联解体后,这艘完工度达70%的航母成了乌克兰的负担。维护费用高昂,完工又需要巨额资金,对于经济困难的乌克兰来说,这艘航母就像一个烫手山芋。 在国际军贸市场上,瓦良格号的出售信息引起了多方关注。一些国家对这艘未完工的航母表示出兴趣,但都因各种原因未能达成交易。 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虽然瓦良格号尚未完工,但其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关键技术,对于想要发展航母的中国海军来说,有着无可替代的参考价值。 贺鹏飞深知,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军方直接购买航母是不可能的。美国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任何军事装备的交易都会受到严密监视和阻挠。 1996年底,徐增平带领商业团队来到乌克兰,以开发海上旅游项目为名,开始了与乌克兰方面的谈判。谈判过程中,他们提出要将瓦良格号改造成海上赌场和娱乐中心的计划。 为了掩人耳目,谈判团队特意准备了一整套完整的商业计划书和设计方案。这些方案包括了详细的改造计划、运营模式和投资预算。 国际社会对这艘航母的交易高度关注,多个国家的情报机构都在密切监视事态发展。美国政府更是通过各种外交渠道,对乌克兰施加压力,试图阻止这次交易。 面对重重阻力,徐增平不得不在公开场合反复强调这纯粹是一个商业项目。在多轮艰苦谈判之后,他最终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这艘航母。 然而,买下航母只是第一步,如何将这艘巨轮运回中国才是最大的挑战。土耳其对此态度强硬,声称担心航母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为了打消土耳其的顾虑,谈判团队邀请土耳其专家对航母进行了详细检查。同时,还请来了国际知名的海事专家,对通过海峡的安全性做出评估。 在等待土耳其审批的过程中,航母的维护成本成了一笔巨大的开支。每月的停泊费用、看护费用和基本维护费用就高达数十万美元。 天气也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黑海地区常年风浪较大,航母在港口停泊期间多次遭遇恶劣天气的侵袭。船体维护和修理的费用远超预期。 1999年,在等待了近两年后,土耳其终于同意放行。但此时的徐增平已经因为巨额支出而陷入财务危机。维护费用、人工费用和各种额外支出已经让他背负了巨额债务。 航母运输队伍还要面对各种刁难和盘查。一些国家的海事部门以安全检查为由,强制要求航母停靠检查,每一次停靠都意味着额外的费用支出。 运输过程中,拖船断缆、船体受损等意外情况频频发生。所有这些突发事件都需要立即处理,而每一笔紧急支出都让徐增平的财务状况雪上加霜。 到了2000年,当瓦良格号终于抵达中国领海时,徐增平的公司已经处于破产边缘。这次看似简单的商业买卖,最终让这位成功的香港富商失去了大部分财产。 2002年3月4日,经过漫长的航行,瓦良格号终于抵达大连造船厂。这艘历经波折的航母,在中国工程师的手中获得了新生。 中国海军对这艘航母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升级。从动力系统到电子设备,从舰载机起降系统到指挥控制系统,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研究和改进。 2012年9月25日,这艘航母正式命名为"辽宁号",成为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这标志着中国正式跨入了航母国家的行列。 辽宁号的服役,为中国积累了宝贵的航母建造和使用经验。而这背后,徐增平的付出却鲜为人知。 在商言商,徐增平的行为似乎有违商业逻辑。但在当时的特殊历史时期,他的决定为中国航母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辽宁号的成功,带动了中国航母工业的整体发展。通过对这艘航母的研究和改造,中国培养了一大批航母设计和建造的专业人才。

0 阅读:32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