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邓公亲自给深圳火车站题字,原本以为邓公会书写“深圳站”三字,没想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本人 2025-01-16 15:50:11

上世纪90年代,邓公亲自给深圳火车站题字,原本以为邓公会书写“深圳站”三字,没想到只收到了“深圳”二字,没有“站”,这也让深圳站成为了当时最为特殊的火车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深圳站的建设开始于1989年11月份,仅仅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工程就进入到了收尾阶段。 1991年,工程负责人郭胜林只剩下了两项工作,一个是火车站的装修,另一个,是站名的题写。 起初,题写人的人选并不是邓公,而是深圳市市长李灏,不过,当郭胜林找到他后,他却连忙拒绝,说道:“不合适,我写不合适。” 连市长都“不敢”题字,那还有谁有这个资格呢?两人左想右想,最后给出了一致的看法,那就是邓公。 都说1979年邓公在海边画了一个圈,而这个圈正是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没有邓公,就没有深圳的经济大发展,于情于理,还是邓公最合适。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两人跟邓公取得了联系,邓公也没让大家失望,当即答应了下来。 不久后,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松营就收到了“题字完成”的消息,怀着喜悦的心情,他连夜赶到了中南海。 然而,接下来的场景却让他颇感意外…… 吴松营心里头犯嘀咕:“这不对啊,我们邀请题写的明明是‘深圳站’三个字,怎么还差一个字呢?会不会是工作人员拿错了?” 看看文件再看看公章,一切都没错,这正是邓公亲笔题写的,也就是说,这并不是工作人员的失误,邓公确实只写了两个字。 吴松营很想问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但由于邓公事务繁忙,吴松营没有选择打扰,而是收拾好东西后,坐上了回深圳的飞机。 从北京到深圳并没有直达的飞机,吴松营需要从广州中转一次,可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意外又发生了,装着邓公题字的箱子被人当街给抢了。 好在吴松营反应快,一路紧追不舍,最后在群众的帮助下,才把箱子找回,过程惊心动魄,好在里面的题字没有遭到破坏。 赶回深圳后第二天,深圳的领导聚在一起,研究起了邓公的题字,跟吴松营当时的反应一样,大家对没有“站”也是非常疑惑的。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邓公不肯写“站”字呢? 大家看着“深圳”二字,内心不由得升起了敬佩之情,字体洒脱随性、苍劲有力,展现出了邓公极高的书法水平。 但在感慨字写得好以外,大家思考最多的还是少字的事情,要知道,当时全国的火车站都是“地名”加“站”的形式,连北京也是如此。 那为什么邓公要跟深圳“搞特殊”呢?想来想去,大家还真想出来的原因,原来,深圳确实有“搞特殊”的资本。 要知道,1978年的改革开放,深圳是领头羊,这里是中国的首个经济特区,后来多个城市的建设,也是以深圳为模板发展而来的。 深圳是中国经济的领军地区之一,也是很多城市模仿的对象,那邓公的意思就很明确了,深圳想要保持住“领头羊”的角色,那就必须要时刻发展,不能松懈,更不能“站住不动”,停滞不前。 所以,邓公在题字时,才故意去掉了“站”,只写了深圳。 1991年10月12日,“深圳”二字在深圳火车站升起,寓意着永不停歇,也预示着国家的发展将会日益向好。

1 阅读:596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