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当年“闯关东”,为何宁愿去严寒的东北,也不去富饶的南方? 第一,到南方,

科普班的春夏天 2025-01-15 12:20:50

山东人当年“闯关东”,为何宁愿去严寒的东北,也不去富饶的南方? 第一,到南方,语言不相通,也没有那么多地。而东北的地更多,更富饶,所以为了生存,只能去适合自己的地方。另一方面,那时候闯关东,都是一家兄弟几个走一部分,然后把粮食全留下给留下的人,我太爷爷领着我爷爷还有我三爷一路要饭到的黑龙江,留下大爷爷在家,那时候大爷爷年龄大,已经结婚了,到了黑龙江全是当地村子人救济才活下来的,吃的住的全是人家的,第一套草房子子都是村里人集体帮衬给盖起来的。 第二,最初东北垦荒,地多,政府鼓励给你一匹马,让你骑马奔跑,马停了,马所跑过的荒地就是你的,这种叫跑马占荒,小时候听长辈讲的。另一方面,东北人少地多,又是清朝的大本营,开发东北符合清朝的利益。所以只能往北走,往南的道路都有官兵把守,根本走不通。 第三,闯关东来源于辽东移民。顺治八年,清政府下令山东东部往辽东移民,因为当时东北已经空虚,汉人多数随龙入关。清政府《辽东招民开垦条例》鼓励山东人移民辽东,而后山东人发现东北不错,地多钱厚,生活困难的陆续闯关东。 第四,东北语言容易沟通,没有南方排外很厉害,所以在南方,外地人很难留下来。另外,南方没改革开放时候经济并不好,山高水长,路也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很闭塞,以农业为主的当时还是北大荒更容易开垦,平原较多,容易产粮。此外,还有就是当时的东北的北部叫北大荒,逃荒的人去了之后就开始开荒种地,直到解放以后,还在开垦田地,就是说面积非常大,再后来靠着朴实能干的山东人的努力 ,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小麦玉米高粱大豆谷子等农作物就是现在的中国产粮大省。 第五,迁徙是有原因的,都是到了在本地难以生存的地步,才会决定迁徙,人人能很好生存,就不会出现大规模的迁徙。有战争,人多资源不足等等原因,决定迁徙,迁向何处,都是选择在当时是地广人少,有资源能生存的地方,都是迁向更易生存的地方,时期不同,能更好生存的地方就不同,历史是有三次向南大迁徙,现在的南方人,太多人的先祖是来自中原。 你觉得哪一个观点更有说服性?欢迎留下你客观的见解?

0 阅读:1
科普班的春夏天

科普班的春夏天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