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为对付匈奴常在边关种榆树,是为何?事实证明手段真高明! 第一,榆树自繁

科普班的春夏天 2025-01-14 14:20:47

秦汉时期为对付匈奴常在边关种榆树,是为何?事实证明手段真高明! 第一,榆树自繁能力强,榆钱随风吹落遇雨就长出榆树,秦汉抗击匈奴需要大量木材制造军械,卫青攻下河套地区要筑城,榆木是最合适的材料。 第二,榆林不是丛林,是疏林,株间距离二至十来丈,足以妨碍骑兵策马冲峰,战力降到不及列阵的步兵。另一方面,自古骑兵不能在丛林作战,所以蒙古帝国时期,东南亚地区得以保留没有被蒙古灭国。 第三,兰州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县就叫“榆中县”,就是在今兰州市东岗镇一带广植榆树,以便阻挡机动速度极快的匈奴骑兵的袭扰,同时也为秦朝步兵提供隐蔽休息和休养生息的一种特殊环境。此外,这是秦始皇把万里长城从陕北修到兰州东岗镇和洮河一带的军事技术背景。 第四,榆钱榆树叶能吃,而且榆木弹性好,不易开裂,可以用来制作很多军需装备。更重要的是,榆树耐修剪,轻易不会死,所以大片的榆树林就是很好的军需给养补给站。另一方面,游牧民族最擅长马上作战,而汉人最强的是步兵和步弓手,所以只要我军钻进榆树林,敌人就不敢轻举妄动了。此外,骑马也钻不进去,弃马分兵又怕中了圈套,所以大片的榆树林,就相当于一座绿色城堡。 第五,所以匈奴人为了进攻中原,把西北搞得沙化,结果很多地方别说榆树了,连草都种不活,光秃秃的视线开阔,骑马一无阻挡便很快冲到中原,所以森林真的比长城还管用。此外,如果在中国与周边的天然边界线山脉上都种植参天大树,密得只能是羊肠小道的地方,根本不会有大规模骑兵步队。而且中国西北又不是像俄罗斯东欧平原那样没有高山阻挡,可以一马踏万里,所以多种点树,多挖一些河、湖,骑马部队就不好直接策马奔腾了。 你觉得哪一个观点更有说服性?欢迎留下你客观的见解?

0 阅读:2
科普班的春夏天

科普班的春夏天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