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人分析巴菲特的持仓,主要有2种分析方法。: 一种分析方法是根据巴菲特的持仓

九九尊者财 2025-01-14 08:36:17

近日有人分析巴菲特的持仓,主要有2种分析方法。: 一种分析方法是根据巴菲特的持仓比例。认为巴菲特的持仓比例中,1/3是巴菲特直接把这些公司买下来,靠这些公司的盈利来作为稳定的收入,还有1/3是则是用来买入债券或持有现金,拿来准备抄底,另外1/3则是购买的股票。 认为这么做的优点是旱涝保收。在股市好的时候,利用1/3的股票来获得超额收益,在股市不好的时候,除了有1/3的稳定收入以外,还有1/3的资金可以用来抄底,做到旱涝保收。 这看似很有道理,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巴菲特的理念,巴菲特是不考虑股市择时的,甚至不关心股市的涨跌,而上面的分析,实际上是隐含了巴菲特是考虑择时的,这显然是与巴菲特的理念不符。 第二种分析,则是从巴菲特的持仓结构分析。认为巴菲特持有的无论是西方石油,还是华盛顿邮报,包括他持有的苹果,从股票角度分析认为他持有的股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是纯消费类的,比如苹果,比如吉列;另一类则是站在供给的最上端,比如西方石油这样的资源类股票。 认为巴菲特的持仓既包括最上游,也有最下游是从头到尾,但是唯独中间的这一段不要。这是因为他觉得中间容易受前后两个两端的夹击,而比较被动。 这种说法也有不对的地方,因为巴菲特更关注的是公司本身,他并不会关注这个公司到底是处于上游还是下游? 但是从这两种分析方法来看,我认为第2种分析更符合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要从巴菲特最后悔的一次投资说起,那就是巴菲特投资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这个公司,作为一个纺织品公司,巴菲特是看在以格力欧姆捡烟蒂的思路来购入的。 但是真正买了之后,等巴菲特想出售资产,解雇工人来获利的时候,却遇到了大麻烦,因为遇到了很大的阻力,这当然是来自于工人一方,最后巴菲特不得不把公司一直持有并经营下去,真正成了炒股成股东。 也正是因为这个深刻的教训,巴菲特对工厂类的股票一律拒之门外,因为按照巴菲特的分析,这样的股票初始是需要巨大的投资来生产产品的,最后随着竞争的加入,自己不得不不断的把好不容易得到的利润再拿出来购买新的设备,最后的结果就是等企业到寿终正寝的时候,除了一堆只能当废铁卖的设备以外,其余什么都没有,纯属白忙活一场,所以说巴菲特对于中间生产类的企业非常排斥是有理由的。 因此,我反而认为,与其按照上面两种思路来分析,还不如就从巴菲特最本质的投资观点出发,那就是认为这个企业要有3个特点: 一是有前途。产品能供不应求,最好还是快销品,能有源源不断的需求。 二是只需一次投入。开业后就能自动运转,不需要不断的投入来维持自己的竞争优势,也就是说,最好就有现成的,而且足够宽广的护城河。 第三,还要有稳定的市场。因为有了稳定的市场,也就意味着有稳定的收入。 具备了这三点,我想这个企业无论他是干什么的,无论它是大是小,一定不会差到哪去,就公有投资价值。不知道大家对此怎么认为呢?如果有其他意见,欢迎交流分享,喜欢请关注。

0 阅读:11
九九尊者财

九九尊者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