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 年,18 岁的战士至死都没尝过爱情的滋味,牺牲前,奄奄一息地对护士说:“我能抱抱你吗?” 谁知,护士做了这样一个举动。 赵维军出生于甘肃省榆中县,他是家中的骄傲,也是一名青春洋溢、满怀热血的18岁男孩。在参军之前,他与许多同龄人一样,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军人的使命让他毅然告别家乡,奔赴前线。在老山的枪林弹雨中,他成为了一名侦察班的班长,肩负起对敌人情报进行侦察和破坏的艰巨任务。 在战地医院里,还有另一位年轻人,她叫张茹。她是一名护士,年仅21岁,怀着救死扶伤的信念来到战场。她每天面对血腥与死亡,但内心依旧怀有对生命的敬畏。命运让这两位年轻人相遇,他们的故事成为了战争中一段令人揪心的回忆。 赵维军的最后一场任务是一项极度危险的侦察行动。他带领小分队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雷区,深入敌人的阵地侦察敌情。在这片遍布地雷的土地上,他义无反顾地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并坚定地对身后的战友说:“要是我踩了雷,不许管我,踩着我的身体过去!”这句话像一面旗帜,彰显着一名士兵的无私与担当。 悲剧终究发生了。当他即将穿越雷区时,一颗隐藏在石块下的地雷被触发,巨大的爆炸将他炸飞。战友们迅速将他抬回了战地医院。鲜血染红了担架,赵维军的生命在流逝。尽管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但由于伤势过重和医疗条件的限制,他的生命之火越来越微弱。 时间一点点过去,赵维军被暂时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但高烧和感染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他逐渐苏醒,睁开了眼睛。看着站在一旁的张茹,他虚弱地笑了笑,似乎想说什么,但又闭上了嘴。 张茹俯下身,轻声说道:“你是好样的,别放弃,咱们一起坚持下去!”她用湿毛巾轻轻擦拭他脸上的污垢,又替他整理好被炸破的军装衣领。赵维军虚弱地点了点头,眼神中带着一丝对生命的渴望。 接下来的几天里,张茹始终守在赵维军的病床前,为他换药、换纱布、清洗伤口。每次她走进帐篷,总能感受到赵维军用微弱却充满感激的目光注视着她。 战士们也常常来探望赵维军,带来战场上的一些消息。他们有的讲一些轻松的段子,有的夸张地描述战斗中的趣事,试图让赵维军开心起来,但每次看着他严重感染的伤口和愈发苍白的脸庞,所有人都只能强忍住情绪,转身抹去眼泪。 战场条件过于恶劣,赵维军的身体最终未能挺过伤势恶化的关头。一天夜里,他高烧不退,呼吸愈发急促。张茹被战友叫来时,发现赵维军已经面色苍白,嘴唇干裂。 她忙坐在床边,握住他的手,用力鼓励道:“你不会有事的,撑住,大家都在等你回去!”赵维军听到她的声音,努力睁开眼睛,嘴角微微动了动,像是在挣扎着说话。 “姐姐……”赵维军终于开口,声音极其微弱,但每个字都清晰地传入张茹耳中。“为国牺牲……我不怕……但我还没有谈过恋爱……”他的目光中流露出遗憾和不舍,“听说恋爱的滋味很美好……你能亲亲我吗?” 帐篷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几个同样年轻的护士站在不远处,她们的眼睛已经泛红,努力克制着泪水。张茹的双手微微颤抖,但她没有犹豫太久。她俯下身,轻轻地抱住赵维军,将他的头靠在自己的肩膀上。泪水无声地滑落,她的声音哽咽却坚定:“好,我答应你。” 张茹低下头,轻轻地在赵维军的额头和嘴角留下了一个温暖的吻。帐篷里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注视着这感人至深的一幕。赵维军的嘴角缓缓扬起了一抹微笑,他的眼神中似乎带着一丝满足。许久,他的头轻轻一垂,生命的最后一缕光芒在这一刻悄然熄灭。 张茹抱着赵维军的身体,久久没有松开。战士们默默地站在一旁,沉默不语。外面的炮火声依旧在远方回响,而帐篷内的这份宁静,却让每个人的心都沉重无比。赵维军走了,但他最后的请求让每一个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以及那段英雄的故事。 后来,这一幕被战地摄影师捕捉了下来,照片名为《死吻》。它成为战争中最令人动容的画面,也成为对无数英雄的深情致敬。 战争结束后,张茹带着这段刻骨铭心的记忆转业回到了家乡。她结婚生子,过上了平淡的生活,但那段战火纷飞的日子始终无法从她的记忆中抹去,尤其是那个年轻的战士赵维军。他的微笑、他的请求,他的牺牲,都深深刻在她的心里。 张茹决定用实际行动去纪念那些牺牲的战友。她与曾经的战友们组建了一支志愿团队,走访烈士家属,送去关怀和慰问。短短几年间,他们行走了9个省、32个县市,拜访了40多位烈士家属。她的善行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更是对生命价值的延续。 2015年,年近50岁的张茹,终于来到了甘肃省榆中县的烈士陵园,赵维军的墓前。她蹲下身子,用双手轻轻擦拭着墓碑,泪如雨下,哽咽道:“弟弟,姐姐来看你了……”青山埋忠骨,马革裹尸还。赵维军永远长眠于这片土地,他的英魂与家乡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