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吴士良给日军杀鸡,血溅得满地都是,一胖鬼子大声呵斥:“刺死他!”可没想到,一个鬼子竟说:“不行!”这让吴士良很是意外。 日军占领了上海后,南京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无数的百姓像吴士良一样,被战争的铁蹄无情地碾压在自己的家园里。吴士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人物,生活在江苏的一个普通村庄里。和很多村民一样,他日复一日地劳作,饲养几只鸡,勉强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 一天清晨,吴士良如往常一样,在鸡舍里忙碌。天边刚泛起鱼肚白,空气中还透着些许寒意。他的双手在忙碌中已然冻僵,但这些琐碎的劳作并没有让他预感到即将到来的危机。突然,远处传来了马蹄声和汽车引擎的轰鸣,村子上空笼罩着一股压抑的气息。他知道,灾难来了。 吴士良从门缝往外一瞧,只见几名日军骑着马,沿着狭窄的村道肆意穿梭,手中的刺刀在寒光中闪烁。村民们见此情形,无不惊慌失,纷纷躲避。 这种逃避对凶残的侵略者来说毫无意义。日军兵痞们四处搜刮,不分青红皂白地闯入百姓家中,抢夺粮食,甚至抓走青年男子。吴士良本能地将自己缩在家中的角落,紧紧攥着手中的木刀。 他的心跳如擂鼓般急促,他希望这群日本人能忽略他,忽略这间屋子。然而,命运似乎并没有那么容易放过他。几名日军士兵正好发现了他家后院的鸡舍,几只健壮的母鸡在篱笆里啼叫,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为首的一个胖鬼子,大声用蹩脚的中文喊道:“鸡,杀!” 他颤抖地握住屠刀,机械般地将鸡杀掉,血水飞溅,地上满是血迹和鸡毛。他的手开始因恐惧而发抖,血腥味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就在吴士良低头杀鸡的时候,一个胖鬼子突然走了过来,盯着满地的血污,神情愤怒。他冲着吴士良一声厉喝:“刺死他!”声音像一把利刃直刺吴士良的耳膜。他瞪大了眼睛,完全没有预料到这一幕的到来。 吴士良浑身僵硬,手中的屠刀重重地掉在地上,他感到腿一软,几乎要瘫倒。 他从未离死亡这么近,眼前的鬼子正握着刺刀,冷冷地逼近。就在他以为自己即将被刺穿时,一个高瘦的日军士兵突然从旁边快步上前,挡在胖鬼子和吴士良之间。他低声说了几句日语,随后转身用带着浓厚口音的中文说道:“不行!” 胖鬼子明显被这一行为激怒了,但最终却没有进一步行动。高瘦的士兵沉着冷静地命令吴士良继续杀鸡,语气虽冷淡,但却让吴士良感到一丝生的希望。 这时的吴士良已是惊魂未定,但他知道必须听从命令。 他竭尽全力压抑着内心的恐惧,继续杀鸡,手上的动作愈加麻木。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血腥味,吴士良的手脚都因疲惫和恐惧而僵硬,他心里却产生了一丝希望——他或许能活着离开这个鬼地方。 在高瘦日军士兵的干涉下,吴士良没有被刺杀,但他明白,自己仍然处在悬崖边缘。 他必须迅速完成任务,然后尽快离开。他不再多想,拼命加快了手中的动作,几乎是带着一种本能的求生欲望在屠杀这些鸡。 终于在一片狼藉中,他完成了所有的工作。那个高瘦的日军士兵看着他,用手指了指门外,低声说道:“走。” 吴士良再没有一丝犹豫,他迅速转身,拖着疲惫的身躯一步步走向村外。 当他走出村子的大门,看到不远处的田野时,他心中长舒了一口气。他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往家方向跑去,直到确定再也看不到鬼子的踪影,他才敢稍稍停下来。 回到家中的吴士良,将房门关得紧紧的,整个人瘫坐在地上,胸口剧烈起伏,像是刚从鬼门关逃回来一样。即便侥幸生还,他的心灵也早已被战争的残酷烙下深深的印记。 吴士良的经历并非个例。在1937年那场血腥的战争中,无数中国百姓像他一样,生活在日军的铁蹄之下,时刻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吴士良的幸运并不因为他有何特殊,而是因为战争中的某个微小偶然——也许那名阻止胖鬼子的士兵一时良心发现,亦或是他只是懒得多管闲事。但不论原因如何,吴士良知道,自己曾站在死亡的边缘。
1937年11月,吴士良给日军杀鸡,血溅得满地都是,一胖鬼子大声呵斥:“刺死他!
瀚霖学史
2025-01-09 17:47:47
0
阅读: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