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末,中央打算拆掉天安门广场再重新建设,然而在施工的时候,工人们在旧天

哄动这史记 2025-01-09 08:56:57

1969 年末,中央打算拆掉天安门广场再重新建设,然而在施工的时候,工人们在旧天安门的屋顶上发现了一个神秘的宝盒......   天安门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意义深重的建筑。   在古时,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城紫禁城的正门,始建于永乐15年,最开始它叫“承天门”,寓意着“承天启运,受命于天”,在顺治年间才更名为天安门。   而到了近代,新中国在历经重重磨难之后终于成立,举国瞩目的开国大典便是在天安门举行,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便在这里升起,   到了现代,天安门更多的是中国的一种象征和名片,它是国徽的一部分,是中国极具代表性的建筑,也是亿万旅客钟爱的景点。   因为悠久的历史,这片广袤的国土上留下了不少优秀的历史古建筑。所以我国从建国以来一直对于古建筑都进行了大力的保护和重建,为的就是让后人也能近距离的感受到历史留下的痕迹。   天安门作为一座意义深远的建筑,自然也经历过不少修葺和重建。   天安门经过了六百多年的岁月,因为是木质结构为主,一次次战火的洗礼和自然灾害都让它曾经数次摇摇欲坠。   1966年,河北邢台发生了7.5级的大地震,而北京也在受灾范围内,天安门内部的五架梁被震断了。   这使得天安门开始变得不稳固,有明显的摇晃,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于是在1969年,天安门决定拆除重建。   而重建使用的材料也是完全仿照当年,连琉璃瓦也是找了匠人一块块手工烧制出来的。   就这样,被列为当时全国重点“一号秘密工程”的重建天安门项目开始了。   为了保证隐秘性,在天安门外面工人们耗费十天搭起了一个66米长、37米高、32米宽的天棚,让外面完全无法得知里面的活动。   重建过程十分艰难,但也有意外惊喜。一位工人在天安门城楼脊瓦正中间琉璃瓦的后面,竟然藏着一个宝盒。   那是一个金丝楠木制成的盒子,盒子上还清晰可见二龙戏珠的精美雕刻。金丝楠木是一种极其珍贵的木材,在古时常被用作皇室贵胄的棺材,因为它十分耐腐,可以埋在地里几千年不腐朽。   而这个盒子可能因为常年暴露在空气中,木料有些发脆了,这使得考古工作人员在打开时也是小心翼翼的。   能用金丝楠木这样的珍贵木材,想必盒中一定装着更珍贵的宝物。   打开之后,里面放着一块拳头大小的金元宝,还有一颗呈现粉红色泽刻着龙凤图案的玉石,以及一些朱砂和五彩粮。   工作人员猜测这是应该是古人在建筑风水上的讲究,他们会在建房的时候在房梁上放一些东西用以镇宅。   像金元宝和玉石就是为了招财进宝,而朱砂和五彩粮则是道教中用以驱邪的物品。   这个盒子装着的不仅是宝物,更是沉淀数百年的历史,以及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景。   考虑到文物保护,工作人员便将木盒取出妥善安置了。但因为出于古人在风水上的重视,以及这种穿越时空的美好愿景的尊重,他们又放了一件新的物品作为替代。   工作人员在原处放上了一块汉白玉,汉白玉高35厘米,宽20厘米,宽8厘米,上面还刻着“1970年1-3月重建”的描金字样。   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留给后代子孙的一次见证,让他们在考究历史时能够知道这一段重建的经历。   其实在拆除天安门城楼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不少藏匿在各处角落的文物,比如乾隆年间装满铜钱的陶罐,皇室的祈福文书,以及承天门改为天安门时制作的第一块匾额,这对历史研究又增添了不少的参考。   经过将近三个月的重建工程,1970年四月,天安门终于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而考虑到它的称重和稳固性,又垫高了83厘米。   而工程中形成的多项技术标准,也被加入了全国古建筑修缮规范,为后人保护古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主要信源:凤凰资讯2016年04月07日——揭秘69年天安门重建:城楼上曾拆出宝盒 内装辟邪物    

0 阅读:152

评论列表

ABCD666

ABCD666

3
2025-01-09 10:30

[赞][赞][赞] [赞][赞][赞]

哄动这史记

哄动这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