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心太坏了!”72岁大爷退休金才十几万,却自2022年起就被保险业务员忽悠买了550万的保险!虽然好消息是保险公司愿意退钱,但坏消息是他们只愿意退其中的5份...... 保险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对风险的投资,为的就是将风险带来的损失最小化,是一种保障。 然而作为最讲究“防患于未然”的中国人,却对于保险十分抵触。一提到买保险,很多人的评价都是负面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骗钱的”。 出现这样的印象,必然有背后的原因。究其原因,大概来自于很多保险业务员为了利益而罔顾道德的做法。 从中国保险业兴起开始,我们就经常能听见各种关于保险业务员骗人买保险的新闻,而其中受骗的重灾人群,就是老人。 老人因为年纪大了容易发生意外,本就是保险的主要对象,通过买保险去规避一部分意外情况带来的风险也无可厚非。然而这也使得他们成为了保险业务员眼中的“肥肉”,竟然不顾实际情况,只考虑自己的业绩,无底线的去让老人购买不适合他们的保险。 在江苏南京就有一位孙大爷,竟然被保险业务员忽悠买了550万元的保险。 孙大爷已经72岁高龄了,辛苦了一辈子的他在多年前终于退休了。孙大爷每年都有十几万的退休金,这个钱虽然不是特别多,但也足以让他安享晚年。 而孙大爷日常生活的也比较简朴,没有太多用钱的地方,除了生活开支,他把自己大部分的退休金都攒了起来,想着留给儿子以后用。 可平静的晚年生活,却在2022年被搅的一团糟。 2022年年底的一天,孙大爷正在家中看着电视,突然有人敲响了他的家门。他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位年轻的男子。 对方介绍道自己姓杨,是某保险公司南京市江宁支公司的业务员,随即他热情的推荐起了保险业务。 孙大爷本身就有想买保险业务的想法,听到对方的介绍也有些心动。随后杨某告诉孙大爷他们正好在附近的酒店开展活动,想带他过去听课。 孙大爷想着自己在家正好也没什么事儿,就同意了。之后杨某便开着车将孙大爷带到了酒店,在活动中,杨某告诉孙大爷,银行的存款利息也就是一点几,最多也就是三,但他们额度保险有三点五的高利息。 听到这样的高息,孙大爷也动心了,于是便买下了一份保险,保费10万元,缴费期为 3 年。 然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几个月后,杨某又两次找到了孙大爷,并且又带他去酒店听课。而这两次,孙大爷又分别买下了两份保险,缴费期也是三年。 杨某为了让孙大爷买保险,这次不仅用高利息吸引他,还告诉他买了保险就会送他每针价值两万多的抗癌针,一共送三针。这样的福利让孙大爷毫不犹豫地再次买下了保险。 杨某似乎发现孙大爷是一块“肥肉”,于是在2024年的时候,杨某又再次找到了孙大爷,靠着高利息和不知道真假的免费福利,还声称如果孙大爷哪天突然离世了,可以拿到120%的收益,就这样忽悠孙大爷又买下了四份保险,这次缴费期已经变成了十年。 就这样孙大爷已经购买了七份保险了,总保费高达550万元,可孙大爷每年也就十几万的退休工资。 好在他的儿子很快发现了这件事。当他得知父亲买了七份保险之后,很快意识到了不对劲,便赶紧让父亲将合同拿出来,这一细看才发现合同上问题不少。 合同上,杨某伪造了孙大爷的收入,上面写着孙大爷每年有七八十万的收入,还有其他房租、股票收益。可孙大爷根本没房,也没买股票。 同时有些保单在购买日期和生效日期也存在疑点,按理说购买保险之后第二天就应该生效,但有几份保险的生效时间却和购买时间相隔几个月。 孙大爷对这些却一无所知。 孙大爷的儿子很清楚父亲就是被忽悠了,于是立刻找到了保险公司,认为对方存在欺骗诱导孙大爷购买保险的行为,要求退掉所有保险。 保险公司起初不同意,最后孙大爷的儿子找到了保险监管部门投诉,迫于压力保险公司才退掉了其中五份保险,而剩下的两份保险双方还在协议中。 对于这件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信源:西安新闻网
“良心太坏了!”72岁大爷退休金才十几万,却自2022年起就被保险业务员忽悠买了
哄动这史记
2025-02-11 08:53:48
0
阅读: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