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挪威一公司向我国购买8座海上钻井平台,谁知他们没付任何尾款,艰难追讨多次无果后,更可恨的还在后面,对方竟直接开始破罐子破摔了…… 2002年,大连港迎来了一艘前苏联海军遗弃的航空母舰半成品瓦良格号,经过中国海军多年努力的改造,2011年它完成了自己的首航,并且在第二年正式更名为“辽宁号”。 这是我国第一艘服役的航空母舰,对中国海军和国防事业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它是中国海军向远洋转型的重要标志,是我国航母梦的重要起点,更是中国海军实力水平发展的重要历史锚点,意味着我们将不再惧怕来自远洋的威胁。 而建造出辽宁号的,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也是能力最强的船舶公司——大船重工。 大船重工拥有军工、造船、海洋工程、修船以及重工五大产业,每个产业在世界上都有着极高的水平。 然而有着这般实力的大船重工,它旗下的子公司大船海工,这个完成了我国第一座石油钻井平台、被称为我国“海军舰艇的摇篮”的企业,竟然被挪威“船王”坑害的破产了。 2013年,挪威西卓尔公司找到了大船海工,表示他们需要建造八座海上钻井平台,深度要达到海下将近9100米。 而这家西卓尔公司背后的大佬便是有名的挪威“船王”约翰·弗雷德里克森。他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轮业主,拥有超过七十艘油轮,他的产业主营就是石油钻探以及渔业。 中国作为出了名的“基建狂魔”在工业建造上的水平是世界首屈一指的,所以弗雷德里克森自然而然的找到了中国,希望能够由大船海工,这个中国最大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商之一来完成。 当时的大船海工虽然有着超强的实力,但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并不高。挪威的这个订单,一旦完成,那势必会让大船海工打开国际知名度,和国际接轨。 经过两方的协商,最终定下来的金额高达130亿元,这是妥妥的大订单。按照国际惯例,这样的订单需要收取30%的定金,不过挪威方却坚持之愿意付10%,理由是他们的大部分资金都暂时用在运转其它业务上。 大船海工因为非常需要这样一个国际订单,于是便同意了这个数额,也就是十三亿元,在钻井平台交付之后对方再支付尾款。 这笔金额对于大船海工的发展规划至关重要,是持续发展、技术升级以及拓展业务版图的重要资金来源。 为了顺利完成这次工程,大船海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长时间的实地勘察,到精心绘制设计蓝图,以及每一个零部件的严格筛选和精密制造,直至最后整个平台的组装和调试,数千名工程师以及工人都付出了大量心血。 在所有人的努力之下,一座座钻井平台跃然海上。就在工程有条不紊的进行中时,四座钻井挪威方突然提出了要取消六座钻井平台。 理由是他们受到国际油价大跌的影响,导致公司入不敷出,甚至要求大船海工退还六座钻井平台的定金。 这对大船海工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因为原本只收取了10%的定金,所以工程大部分支出都是他们垫付的。 大船海工便开始了艰难的“讨薪之路”,多次通过各种外交渠道协助的商务洽谈,以及国际仲裁等途径追讨他们所垫付的工程费用。 然而弗雷德里克森却不为所动,声称合同上注明了如果出现争执,要在买家的国家仲裁,这就代表所有权利都掌握在挪威手中,而且国际油价下帖造成资金问题属于“不可抗力”,用这样的理由拒绝支付尾款。 而在漫长的仲裁过程中,大船海工因为投入了巨额的资金,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日益增大, 企业开始不得不削减开支,延迟供应商的贷款支付,甚至暂停了一些项目。 即便国家和大船重工也在极力提供帮助,但最终大船海工还是因为弗雷德里克森的长期拖欠,导致难以承受巨大的债务压力,资金链彻底断裂,无奈走向了破产重整。 参考资料:中国水运网-2019-08-22《Seadrill撤销大船海工最后2座钻井平台订单》 人民资讯-2021-11-29《国内首例非上市公司“自救式”破产重整成功》
2013年,挪威一公司向我国购买8座海上钻井平台,谁知他们没付任何尾款,艰难追讨
哄动这史记
2025-02-10 11:53: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