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9月,江苏督军齐燮元与浙江督军卢永祥为了争夺上海,大打出手,让人没想到

报君知史 2025-01-08 22:44:05

1924年9月,江苏督军齐燮元与浙江督军卢永祥为了争夺上海,大打出手,让人没想到的是,笑到最后的却是只有一万“饥军”的孙传芳。 1920年10月12日,直系江苏督军李纯在南京离奇自杀。李纯死后,军务督办齐燮元多方活动,如愿接任了督军一职。李纯之死,疑云重重,有不少人怀疑齐燮元是幕后黑手,但说法不一,至今也无定论。 1922年,直系击败奉系,取得了第一次直奉大战的胜利。齐燮元通电支持直系首领曹琨、吴佩孚,又谋得了苏皖赣巡阅使的头衔。 野心勃勃的齐燮元,对上海被浙江督军卢永祥控制大为不满,觊觎这个富庶之地,时常对手下说:“上海本是江苏的一部分,我们早晚要夺回了。” 上海的税收,占了卢永祥军饷大半,可谓是其“生命线”,自然不会轻易放手。话传到卢永祥耳中,他召来亲信开会,说:“上海是浙江的门户,绝对不能失去。” 卢永祥的亲信、淞沪宪兵司令马鸿烈说:“上海每月的鸦片收入,足可养活三个师,宁可和齐燮元大干一场,也不能让出。” 1924年9月,齐燮元的和卢永祥开战,两军在沪宁沿线反复拉锯,看似打得热火朝天,其实就是“菜鸡互啄”。就在齐、卢军精疲力尽之际,孙传芳率一万多人杀入浙江,打了卢永祥一个措手不及。 一年多前,在福建的混成旅旅长王永泉拥兵自立,北洋政府派孙传芳、周荫人两师入闽讨伐。在击败王永泉后,为了福建的控制权,孙传芳和周荫人争斗不休,官司打到北京后,吴佩孚让周荫人担任福建军务督理,吴佩孚为闽粤边防督办。 所谓的“闽粤边防督办”是个空头衔,并无固定防区,吴佩孚为了安抚孙传芳,让他去攻打广东,承诺打下的地盘都归他。 孙传芳气得够呛,在亲信面前愤愤的说:“吴大帅让我带一师人马去广东,这不是送死吗。” 周荫人和孙传芳闹翻后,断了孙部的补给。就在孙传芳陷入绝地之时,“齐卢之战”爆发,齐燮元是直系的,卢永祥的皖系的。孙传芳打着替齐燮元助战的名义,率部疾驰进入浙江。 欠饷数月,补给困难的孙军士兵,在入浙时穿的短裤、草鞋,头戴斗笠,看上去根本不像一支军队,宛如成群结队的饥民一般,被浙江民众称为“饥军”。 孙军军容虽差,但属于绝地求生的部队,战斗意志比卢永祥的部队可强得多。守卫仙霞岭的浙军张国威不战而降,投靠了孙传芳。 卢永祥大惊失色,决定将督办公署搬到上海,委任夏超为杭州警备司令。孙传芳并不攻打杭州,而是趁虚袭占浙江其他地方,很快就控制了大部。夏超这边,派代表去北京活动,被委任为浙江省长,加入了直系。 见大势已去,卢永祥只得通电下野,孙传芳随即被北洋政府委任为浙江军务督理和闽浙巡阅使。 卢永祥失败的这么快,有三大原因。 一是,卢永祥是山东济阳,皖系首领段祺瑞的心腹干将,皖系把持北洋政府时,卢永祥尚可压住浙江地方势力。直皖之战,皖系惨败后,浙江将领张国威、夏超、陈仪等人,和卢永祥貌合神离。卢永祥出于对浙江将领的不信任,不断削夺他们的兵权,双方矛盾越积越深。在孙传芳入浙后,这些人纷纷倒向,使力量天平逆转。 二是,卢永祥的亲信将领何丰林、陈乐山、郑俊彦等人,论能力远不如陈仪等浙江将领,这帮人占据高位,把持军政后,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吃喝玩乐上,疏于军务,他们手上的部队,战斗力比土匪强不了多少。卢永祥的头号心腹何丰林,在淞沪护军使任上,与青帮头目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等人相勾结,从事鸦片生意,牟取了巨额的钱财。 三是,同为山东人,孙传芳的手段可比卢永祥这个老乡强的太多。孙传芳为人“面善心狠”,以对待夏超为例,他率部进入浙江后,支持夏超担任省长。但等到控制局势后,却极力限制夏超的权力。后来,夏超在北伐军进入浙江时起兵响应,失败被孙传芳所杀。浙江民间流传民谣:“驴儿要回头,猢狲要逃走,定侯要砍头。”驴儿指卢永祥,猢狲指孙传芳,定侯是夏超的字。 挑起大战的齐燮元,在耗费了大量的军费、兵员后,却被孙传芳夺了浙江,气不打一处来,但他又不敢翻脸,因为浙军大部都被孙传芳收编。孙传芳靠一万多“饥军”,就轻易击败了卢永祥,如今实力大为膨胀,本就和卢永祥半斤八两的齐燮元,自不是对手。 卢永祥下野后,他的亲信淞沪护军使何丰林也跟着离开。齐燮元不久后,兼任淞沪护军使,但这个任命毫无意义,因为孙传芳的大军就部署在上海周围,齐燮元不敢派军进驻。 孙传芳已得浙江,若再占上海,必然难以驾驭,这是把持北洋政府的直系首领所不愿看到的,权衡之下,委派吴佩孚的亲信张允明代理淞沪护军使。 张作霖为了报第一次直奉大战失败之仇,以支援卢永祥的名义,率十七万大军杀向山海关。战火由南方燃向了北方,第二次直奉大战打响。 “齐卢之战”,孙传芳轻易的获得了浙江这个富庶之地,收编了浙军四个师和一个混成旅,由一个直系落魄的将领,一跃成为拥兵数万的大军头,为他后来成为五省联军总司令、直系新的首领,打下了有利的基础。 大战的发起者齐燮元,苦心筹划,到头来却替孙传芳做了嫁衣裳。

0 阅读: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