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考了A+,也不要用物质奖励孩子
妞宝妈妈一
2025-01-08 17:40:45
放学路上,女儿跟我说:
xx同学爸爸说,只要她期末考了A+就给她买一部新手机。
我:你羡慕吗?
女儿:羡慕啊
我:嗯,我们来做一个预测好不好。
xx同学为了能考A+她一定会努力复习,但她的努力可能会有两个结果:
👉考了A+
👉差一点考到A+(比如差个2分)
第一种皆大欢喜。如果是第二种情况,你觉得xx会不会因为「差2分」没能得到新手机而失落呢。
女儿:肯定会啊
我:是的,她会很失落。但其实她为了考试努力过的,成绩也不差,但却因为没得到奖励而高兴不起来。如果她爸爸没有提出给奖励,这个成绩我想xx同学应该会高兴,对吗?
女儿:嗯,其实我觉得没有奖励自己考好了也会很开心的。上次我认真记单词,竞赛拿了95分,我就很开心。
我很庆幸女儿此刻跟我同频了。
·
物质奖励,短期内能「启动动力」,可时间一长,这样的激励要么效果不明显,要么养成了孩子做事就要奖励交换的概念。
往后孩子的关注点会放在了“做完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好处”上,慢慢就失去了自主性。
所以父母一定要切断用「物质奖励」的思维,更应该告诉孩子:
❶努力学习原本就是你的责任
完成学习是责任,没有原因。好比妈妈有时候很累也不喜欢工作,但是还是要认真完成,因为这是我的责任。
你看你有时候玩累了不想写作业,但是还是坚持完成了,这就是你的责任心。认真完成期末复习是你作为学生应该要完成的事情。
❷成绩和奖励不是交换关系
考试是检验知识的一种方式,成绩是体现知识掌握的程度。
成绩和奖励不是交换关系:
“如果你需要××,现在就可以买,跟考不考A+没关系。”
❸奖励给孩子做事的态度和品质,不奖励结果
女儿这个学期一直在练习作文,有一回小测的作文被老师贴板报了。我知道她喜欢哈利波特,就买了全套《哈利波特》,并对她说:“看得出来你很高兴,妈妈也为你高兴,尽管每次作文练习,你都抓耳挠腮,有时候写到一半想放弃,最终你还是坚持下来了,真的不容易,小小庆祝一下你的这份努力和坚持...”女儿非常开心。
看似也是物质奖励,但我肯定的是她的坚持和努力,并非奖给了她作文被贴板报这件事。
把「奖励」改成「庆祝」,给孩子的暗示是截然不同的。
前者是有目的的激励,后者是为努力过程而欣喜。
孩子的学习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奖励她做事的态度,更能培养孩子的内驱力。
当她把学习当成了自己的责任,就不再有要求,而是会自主完成。
0
阅读:9
byte
奖励努力的过程,而非努力的结果
柠檬水不好喝吗
说得太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