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员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不抓粮食很危险。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试想,如果因为战争(包括贸易战、基因战),导致我们买不到粮食,也买不到良种(含转基因种子),而我们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的人又不懂种地,也不屑种地,到那时,我们真有可能再次面临饥荒的风险。 “民以食为天,无粮不稳,无农不安”,这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得出的一条宝贵经验。 我前段时间去南方农村走了一趟,从了解到的情况看,深感在粮食生产、粮食安全还存在一些或大或小的隐忧,希望能够引起上层的高度关注: 隐忧1:“在种的耕地面积缩减明显”。我去的那个山村,与三十年前相比,水田面积大约减少了四分之一;旱地(土)面积大约减少了三分之一。而这些尚未彻底抛荒本可一年种三季,至少种两季的水田旱地,如今一年也基本只种一季,有些甚至几年都无人耕种,杂草已经可以没膝。 隐忧2:“农产品几乎都不留种”。我们那个村子是在四十年前就开始普及杂交水稻了,但我印象中,虽然95%的耕地都用杂交种子,但总还有一些小块耕地上会种传统的稻种(如:红米、香米、糯米等)。如今,全村无任何一家留有水稻种子,几乎没有农妇留有瓜果蔬菜种子。我想找姐姐要些家里的扁豆种(小时吃过的那种),姐姐笑着说:“永远不会有小时那种扁豆了,也许全世界都已经绝种了。” 隐忧3:“绝大多数年轻人不懂得种庄稼”。整个村子三十几户人家,三十岁以下会种庄稼的村民数为0;四十岁以下会种庄稼的村民数为3(但不会使唤耕牛,且不知“农时”);四十岁以上不懂得种庄稼的村民数高达12。毫不夸张地说,照目前这种趋势发展,四十年后——即现在会种地的至少也年满75岁时,我那个村庄将无人再种粮食——到那时,成片成片的耕地,要么永远抛荒,要么能有种粮能人前去承包进行规模耕种。 隐忧4:“粮食贱卖严重伤害了种粮积极性”。持续稳定的粮食价格,确保了全国人民能够买得起粮,吃得饱饭。但随着工业产品价格、建筑业产品价格和人力成本的持续上涨,种粮收益严重缩水,适当抬高粮食价格已经呼之欲出——然而,国外粮食价格持续走低,在价格竞争上,国产粮在进口粮面前毫无优势可言。久而久之,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自然就越来越低了。 隐忧5:“科技加狠活使农业不再绿色环保”。当前,绿色环保的农产品越来越少,我举些具体例子说明一下。由于水稻种植面积的减少,病虫、病菌、病毒似乎更容易集中攻击有限的那几块水稻,导致使用农药的频次不得不提高(好在如今的农药标明的大多是低毒或无毒);以脐橙为主的水果类,为了促长、增甜、保鲜,几乎全部使用了“科技产品”;曾经是当地主粮之一的地瓜(番薯),过去几乎不打农药和“生长类制剂”的,但如今,至少半数农户使用过“科技狠活”,甚至到了倒蒸地瓜干时还要为了增甜而喷洒一些“科技产品”;而养殖业上使用的“科技产品”就更多了,相对来说,比较绿色环保的农产品仅剩下:蔬菜、竹笋、院栽水果、花生、鸡肉(蛋)、鸭肉(蛋)、鹅肉、兔肉等
教员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不抓粮食很危险。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试想,
元驹的生活
2025-01-07 17:42:22
0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