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讷回忆道后来在庭审中,面对众多敌视的目光,母亲高傲地责问:“我和毛主席的感情是用历史来证明的。战争年代撤离延安的时候,留在前线追随毛主席的女同志唯有我一个,你们都躲到哪里去了?!”事实上,这是真的,伯母也曾说过这点,朱旦华说每到一个村庄,她常常在村头炕尾和农妇一起,一边纳鞋底,一边做群众工作。那时候的她和之后的她不一样,比较谦虚朴实,她还向农妇们学说陕西话。 转战陕北更离不开伟人,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位人物,他的积极乐观与机智幽默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他就是毛泽东。斯诺,这位敏锐的西方记者,在与毛泽东的深入交流后,曾这样感慨:“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的身上,融合了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与锐利的机智,老练的世故与天真的品质并存,幽默感十足,憨笑间流露出无尽的魅力。”这不仅是对毛泽东个人性格的生动描绘,更是对他独特人格魅力的深刻洞察。 毛泽东,这位敢于创新的革命家,与中国古今的许多名人截然不同。他反其道而行之,有声有色地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反传统忠孝之道的先驱。他屡屡抨击大人物压制小人物、老年人压制青年人的传统规范,坚信青年人和小人物身上蕴藏着无穷的创造力。他一贯将希望的目光投射到那些富有创造灵气的青年人身上,视他们为“八九点钟的太阳”,鼓励他们解放思想,充分展示才华与灵气。 新中国成立后,尽管日理万机、工作繁忙,但他仍多次亲赴全国各地视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黄河上下。无论是工厂、田间、工地,还是连队、学校、街道,都留下了他深入了解情况的身影。为了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1956年4月,他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报告,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共产国际运动曲折迂回的困境,以及国内频频出现的工作失误和自然灾害,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展现出了惊人的坚韧与智慧。他们正视现实,“乱云飞度仍从容”,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毛泽东曾豪迈地表示:“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种无畏的精神和壮志豪情,激励着无数中国人勇往直前。 著名学者李敖先生对毛泽东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毛泽东精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信、自尊、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就是一个人、一个民族要活得顶天立地的精神。它是自唐朝以来久失了的浩然之气和天行健、自强不息的精神,是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面对保国、保种、保教三重危机的挑战而激应出的勇敢的应战精神。”这不仅仅是对毛泽东个人的赞誉,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诠释。 毛泽东的这种精神,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他一生的学习与实践。从少年、青年到老年,直到逝世前,他都在不断地学习、探索。据不完全统计,从1949年到1966年间,毛泽东先后借阅各种图书达2000多种,5000多册。这种孜孜不倦的读书精神,让人叹为观止。在他逝世前14天,还让身边工作人员找《容斋随笔》来读;在他心脏将要停止跳动的前几个小时,还示意工作人员读鲁迅的书给他听。这种终身学习的态度,无疑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楷模。 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杰出的革命家、思想家、战略家,绝非偶然。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他精通马列、通晓经史、达古识今,具有渊博的学问和丰富的知识。他的思想深邃而广博,他的战略眼光远大而精准,这都与他一生的学习实践密不可分。 回想起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我们更是对毛泽东的豪迈与坚韧感慨万千。在长征中,红军不仅要与数十倍于己的重兵“围剿”的敌人作战,还需要平均每天急行军五十公里以上。面对如此险峻的形势,毛泽东却写出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的豪迈诗句。他以一种藐视困难、以苦为乐的态度,激励着红军战士们勇往直前。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诗句,更是生动地展现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以如此形象的笔触,赞颂了红军长征的壮举,把那些险山恶水等闲视之。这种大度和豪迈,不仅仅是对红军战士们的赞颂,更是对革命精神的深刻诠释。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共产国际运动的曲折迂回和国内的重重困难,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再次发扬了这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他们深知,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他们以一种“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壮志豪情,激励着全国人民共同奋斗。这种精神,不仅仅是对毛泽东个人的赞誉,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李讷回忆道后来在庭审中,面对众多敌视的目光,母亲高傲地责问:“我和毛主席的感情是
啸火谈明星娱乐
2025-01-05 11:29:57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