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讷想起母亲在公安医院住院期间,她特别地思念父亲,开口闭口都是父亲。她特地让人把一张她与父亲早晨散步的合影照片夹在相框里,摆在床边。每天早上和晚上,她都要十分认真地读《毛泽东选集》,有时背诵毛泽东诗词。清明节快到了,她对李讷说:下一次来别忘了给我捎一卷白纸,我要亲手为你父亲扎一个花圈,悼念他。平时,吃过早饭之后,她一边配合治疗,一边写回忆录,工作人员给她找来笔墨纸张,还专门为她准备了一个小桌子,没有人打扰她,有时她写到激动之处,会兴奋得手舞足蹈,然后,把护士们喊过来,读给她们听,还主动请她们提意见。 李讷也怀念父亲,在一段不寻常的日子里,有一位负责安保工作的卫士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那就是前往北京大学探望毛泽东的女儿李讷。经过一番寻找,他终于在一个安静的角落找到了李讷。眼前的李讷,面容略显憔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 卫士关切地询问起李讷的近况,李讷便向他倾诉起了在校生活的艰辛。卫士听着李讷的诉说,心里很不是滋味,他默默记下了李讷的话,决定回去后一定要想办法反映这个情况。 卫士回到中南海后,第一时间找到了李银桥,将李讷在校的困境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李银桥听后,心里十分揪心。他深知毛泽东一直强调不能搞特殊化,对待子女也要一视同仁。然而,看着李讷受苦,他实在忍不下心。于是,李银桥自作主张,悄悄安排卫士给李讷送去了一包饼干,希望能暂时缓解她的饥饿,让她能有力气继续学习。 然而,好事难瞒人,几天后,这件事还是传到了毛泽东的耳中。毛泽东听后,眉头紧锁,神情严肃。他严厉地批评了李银桥:“我之前三令五申,不要搞特殊化,为什么还是要搞特殊化呢?我们身为领导人,更要以身作则,不能坏了规矩!”李银桥见状,连忙辩解说:“主席,别人的家长也有给孩子送东西的,我这只是……”没等他说完,毛泽东已经火了,他猛地拍着桌子,声音坚定地说:“别人我不管,但我的孩子,一块饼干也不许送!我们要坚持原则,不能搞特殊!”李银桥听后,低下了头,心中深感愧疚,他知道自己这次确实做错了。 话说回来,李讷在大学里的生活并不容易。她发现大学的学习方式与以往大相径庭,面对图书馆里那些厚重且深奥的历史著作,她感到压力重重。于是,她决定给远在杭州的父亲毛泽东写一封信,倾诉自己的困惑和苦恼。 当时,毛泽东正身处杭州,开始了他为期两个月的特殊读书生活。他远离了日常的繁忙政务,全身心地投入到书海之中,享受着难得的宁静时光。1959年12月的一个清晨,当毛泽东收到李讷的来信时,他深思熟虑后,提笔给女儿写下了一封充满关爱的回信。 在信中,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对李讷说:“讷儿,读书不必急于求成。学问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不能盲目地追求数量和速度。你可以先从一些浅近的书读起,由浅入深,慢慢积累知识和见解。那些大部头的著作,可以少读一点,不必一下子就去啃那些硬骨头。十年八年下来,你渐渐就会多读、读懂这些书了。我现在每天都很充实,读书、爬山,生活很有规律。我现在正在读经济学,这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我下决心要搞通它。”毛泽东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女儿的关爱和期望,他希望女儿能够明白做学问的道理,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父亲去世后,李讷带着儿子过了一段很辛苦的日子,好在阳光总在风雨后。在李银桥夫妇的热心撮合下,王景清与李讷的缘分悄然生根发芽。他们不断地加深着彼此的了解,渐渐地走到了一起。一年后,他们的婚礼在低调中举行,没有大张旗鼓的庆祝,只是简单地摆了一桌酒席,邀请了叶子龙、李银桥夫妇以及中央办公厅的几位领导同志前来参加。席间,大家欢声笑语不断,纷纷向王景清和李讷送上诚挚的祝贺,愿他们真诚相爱,携手共度此生。 每次去买菜,胡同口国营商店里卖肉的师傅一见到王景清,就会笑着对他说:“你来了啊,李讷的日子过得也好多了。过去她只买1、2毛钱的肉,少得没法切。”王景清笑着回应说:“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家里条件好多了,我买猪肉都是一次买2斤,分成几顿吃。”后来,为了减轻李讷的负担,他们省吃俭用,特意为孩子请了一个保姆。在对待孩子上,两口子十分舍得付出,总是尽力给予孩子最好的关爱和照顾。 转眼间,他们的儿子王效芝也慢慢长大了。王效芝是李讷与王景清结婚后生的孩子,他的名字承载着家庭新篇章的期许。在毛家第三代中,王效芝是最小的一位成员,他的人生轨迹与家族中的其他成员略显不同。他没有选择上大学这条常规道路,而是被母亲李讷逼着去了一所旅游专科学校。这或许是母亲对他未来职业规划的一番深思熟虑,希望他能在旅游行业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 从北京市旅游外事服务职业中专毕业后,王效芝踏上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长富宫担任门童。这份工作虽然不起眼,但他却做得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尊自强的个性,赢得了同事和客人的尊重,之后王效芝就一直和母亲一样很低调的生活着。
李讷想起母亲在公安医院住院期间,她特别地思念父亲,开口闭口都是父亲。她特地让人把
啸火谈明星娱乐
2025-01-02 20:29:26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