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社会学著作真的有力量 买的《小镇喧嚣》昨天到货了,厚厚的一本,620多页,晚上就开始阅读。 本来我是在读章开沅先生的回忆录的,那本书更厚,700多页,真的像一块厚厚的砖头,必须放在桌子上才能阅读,否则手太累。 但《小镇喧嚣》无疑更吸引人,就先丢下章先生的。 这是一本社会学著作。我发现,好多社会学家的著作,与报告文学有点类似,二者之间的界线在悄然消泯。 这也是因为报告文学作家自己不争气的结果。 80年代,报告文学这一体裁曾红极一时,最著名的是《人鬼之间》,我到现在都记得大致内容。后来呢,报告文学作家变成吹鼓手了,有的人甚至无底线地吹捧歌颂,读者们就选择了无视,这一体裁基本上已经死亡。 前几天本省的报告文学学会换届,我的一个同事当选了副的。看到这则新闻我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学会。 报告文学的自动“退位”,让社会学者有了上位的可能。比如梁鸿的那两本社会学专著,影响多大啊。她的写法实际上与报告文学差不多,也没有使用什么社会学的术语,但是,效果却是一般社会学著作所不能达到的。 我昨晚开始看的这本《小镇喧嚣》,有少量术语,但总体是严肃的田野调查,既然是田野调查,必定是鲜活的、可读的。读了几十页后,我发现此书真的很好。 南京某高校也有社会学系,有个教授据说是大牛,前几年跳槽到浙大去了。此公曾公开宣称,招研究生只招女生。我不知道他在什么地方比较牛,反正我没听说过他有什么有名的著作。 费孝通、梁漱溟应该是社会学家吧?他们的书我读过不少,很好读,不是理论来理论去的,而是扎实的调查。 如果社会学只搞理论不搞社会调查,那还有什么意义?我还觉得,现在社会学者可以施展的空间很大,比如农村和城市养老,比如城乡失业调查,等等等等。但必须真实,如果当吹鼓手,就毫无意义了,不如没有。 说完啦。贴字仨纸,今儿写的。
好的社会学著作真的有力量 买的《小镇喧嚣》昨天到货了,厚厚的一本,620多页,
悦悦文化
2024-12-31 15:40: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