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张桂梅受邀做客央视,刚到演播室,导演瞅了她一眼,皱眉说你这身衣服不行,要换身正装。张桂梅尴尬一笑说“没有”。旁边的人惊诧问“华坪县不是给了7000块钱买衣服吗,钱呢”? 2006年,在华坪民族中学的教室里,一个瘦弱的女孩怯生生地站在张桂梅面前,说出了令人心痛的话:"老师,我想退学。"原来,家境贫寒的她已经无力负担基本的生活费用。 张桂梅看着这双渴望知识却又充满无奈的眼睛,立即从口袋里掏出了三十元钱。从那天起,每个星期,这位朴实的老师都会默默地为这个学生送上一周的生活费,直到她顺利完成学业。 这样的故事在张桂梅的教书生涯中并不罕见。为了让更多贫困学生能够继续求学,她过着极其节俭的生活。 在物价不断上涨的年代里,她却将自己的日常开销严格控制在三元以内。清水配馒头是她最常见的一餐,然而她却将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来资助需要帮助的学生。 慢慢地,张桂梅在民中注意到一个令人揪心的现象:许多山区女童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在这片经济落后的区域,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女童教育常常被忽视。 面对这种现象,张桂梅的心中燃起了一个梦想:建立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让这些山里的女孩也能接受教育,改变命运。 创办学校的道路异常艰辛。为了筹集资金,张桂梅不得不走上街头募捐。然而,路人冷漠的眼神,让这位已年过半百的女教师备受打击。 然而,她依然坚持着,终于募集到了人生中第一笔"巨款"——三万元人民币。这笔在当时看来数额不小的资金,却远远不够创办一所学校。 就在张桂梅几近绝望之际,华坪县政府伸出了援手,华坪县委和政府调节出土地,并向省,市政府申请了100万元的办学资金。 终于,在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终于建成,这也是迄今为止,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 但是建校半年后,由于学校环境艰苦,17名教师中有9名离职,教育工作几近陷入瘫痪,张桂梅没有放弃,她为了留住学生们,每天走过100里山路,去挨家挨户的走访,一遍遍的去劝说没有上过学的家长,并且保证说:“上高中我们不收一分钱,上了大学我们也会帮忙”。 就是这样,才让华坪女子中学得以延续。 在这所特殊的学校里,张桂梅不仅是校长,更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全能工作者"。每天清晨5点,她就已经拿起喇叭,走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喊醒熟睡中的学生。 白天,她穿梭在教室与办公室之间,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夜晚,她化身为校园守护者,巡查每一间寝室,确保学生们安全入睡。 有一次,在党的十七大以前,华坪县委给张桂梅拨发了7000元差旅费,希望她能置办一身得体的衣装,为云南省树立良好形象。 然而,面对这笔钱,张桂梅作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选择:她用这笔钱为学校买了一台电脑。 张桂梅的教育理念与众不同。她坚持严格治学,要求每位学生都要以考上重点大学为目标。然而,在她看来,升学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她常常告诉学生们:"清华和北大不是我们人生的终点,而是要让每个孩子都坚定信仰,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她的付出没有白费。华坪女子高中的首届毕业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各大高校,随后的每一届都保持着良好的升学率。 更令人欣慰的是,这些曾经的山里女孩,如今已经成为了教师、警察、医生等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张桂梅的理念,回报着这个给予她们希望的社会。 2023年,已经67岁的张桂梅依然坚守在教育一线。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华坪的山间时,她那标志性的喇叭声依然准时响起。 这位满头银发的老校长,依然像往常一样,穿着朴素的衣服,在校园里忙碌着。她的身影,早已成为了大山里最美的风景,而她点燃的希望之火,也在一届又一届学生的心中永不熄灭。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张桂梅
2007年,张桂梅受邀做客央视,刚到演播室,导演瞅了她一眼,皱眉说你这身衣服不行
谈天鉴夕朝
2024-12-30 16:27:11
0
阅读: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