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博士潘锦功被美国释放后,准备乘坐飞机回国发展。结果在机场时,突然发现有几个陌生人在尾随自己,他灵机一动想到一招,让自己成功脱险,躲过了绑架…… 2011年的一个秋日清晨,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熙熙攘攘。在候机大厅里,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国男子正紧张地环顾四周。 这位名叫潘锦功的中国博士刚刚获得自由,正准备踏上回国的航班。然而,他敏锐地察觉到几个形迹可疑的陌生人一直在暗中跟踪自己。 潘锦功的心跳加速,他明白,这些人很可能是美国情报部门的特工,意图阻止他离开美国。 潘博士在美国求学期间取得了多项重大科研突破,尤其是在发电玻璃技术方面的成就引起了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这项被誉为"挂在墙上的油田"的技术,有潜力彻底改变全球能源格局。 回想起过去几年的经历,潘锦功不禁感慨万分。他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潜心研究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 通过不懈努力,他在铜铟镓锡太阳能电池和碲化镉薄膜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些成果不仅为他赢得了学术界的赞誉,也引起了美国政府和企业的关注。 然而,随着研究深入,潘锦功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处境越来越危险。美国政府开始对他施加压力,试图阻止他将技术带回中国。 他们先是以高薪和优厚条件诱惑他留在美国,当这些手段失效后,又开始限制他的人身自由。潘锦功感到自己仿佛成了一只被囚禁的金丝雀,他的才华和知识成为了束缚他的枷锁。 此刻,站在纽约机场的候机大厅里,潘锦功知道自己正面临人生中最关键的时刻。他必须想出一个办法摆脱这些尾随者,成功登上飞往中国的航班。环顾四周,他的目光落在了不远处的一个大型旅行团上。 灵机一动,潘锦功快步走向那个旅行团,假装是团队的一员。他熟练地用流利的英语与导游交谈,同时不动声色地混入人群中。那些跟踪他的特工一时间失去了目标,在人群中四处张望。 趁着这个机会,潘锦功跟随旅行团快速通过了安检。在登机口,他巧妙地与团队分开,成功登上了飞往北京的航班。 当飞机缓缓驶离跑道时,潘锦功终于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终于摆脱了美国的控制,即将踏上回国的征程。 飞机穿越浩瀚的太平洋,潘锦功的思绪也随之飘向未来。他深知,回国后等待他的将是一条充满挑战的创业之路。 然而,他坚信自己的研究成果将为中国的新能源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落地北京后,潘锦功没有停留,直接转机飞往成都。他选择这座充满活力的西南城市作为自己的创业基地。在成都,他迅速组建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创办了专注于发电玻璃技术的公司。 创业初期,困难接踵而至。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技术瓶颈等问题接连出现。潘锦功常常工作到深夜,有时甚至通宵工作。 他带领团队不断攻关,努力将实验室的成果转化为可量产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他申请了34项专利,为公司的技术积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近六年的艰苦奋斗,潘锦功团队终于在2017年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成功研发出大面积碲化镉发电玻璃,并实现了量产。这标志着中国在新能源领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潘锦功的发电玻璃技术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创新型玻璃不仅可以像普通玻璃一样用于建筑外墙,还能高效地将阳光转化为电能。它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不仅可以用于高层建筑,还可以应用在新能源汽车的天窗等部位。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的发电玻璃已经发展到了第五代。每一代产品都在效率、耐久性和成本方面有显著提升。 这些玻璃已经应用于多个标志性建筑,如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的航站楼和北京冬奥会场馆。在这些建筑中,发电玻璃不仅美观大方,还为建筑提供了清洁能源,大大降低了能耗。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的发电玻璃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全国各地陆续建立了多个发电玻璃生产基地,一些工厂已经投产,另一些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这不仅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也为中国在全球新能源领域的竞争中赢得了先机。 然而,潘锦功并没有因为取得的成就而停下脚步。他深知,技术创新是一场永无止境的马拉松。他继续带领团队进行新一代发电玻璃的研发,致力于提高光电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拓展应用领域。 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潘锦功回顾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他说:"十年前,当我在纽约机场险些被扣留时,我曾怀疑自己是否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但现在,看到我们的技术正在改变中国的能源格局,我知道当初的决定是对的。我们的发电玻璃不仅仅是一种产品,它代表着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决心。" 如今,走在成都的街头,抬头望向那些闪耀着微光的高楼大厦,人们很难想象这些普通的玻璃幕墙正在默默地发电。这正是潘锦功和他的团队多年努力的成果。他们的技术,正如一颗种子,已经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并将在未来结出丰硕的果实。 信源:四川在线 科创未来丨潘锦功:让玻璃发电成为现实2023-03-27
2011年,中国博士潘锦功被美国释放后,准备乘坐飞机回国发展。结果在机场时,突然
谈天鉴夕朝
2024-12-25 14:09:46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