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桥称:'那时,她比较能接近群众,给工作人员剪头发,讲点是文化科学知识,教教针线活等。行军路上能搞点小鼓励,有时还给大家出谜语。有个谜语如今我还记得清:日行千里不出房,有文有武有君王,亲生儿子不同姓,恩爱夫妻不同床。谜底是唱戏。……她不再长发披肩,梳成两条辫子,在脑后盘成一个髻。……女青年喜欢叫她帮助梳妆,她也乐于帮助别的女孩子。但等到了杨家沟时,她变得有些娇了。房间时服电铃,她越来越习惯按电铃叫卫士,大事小事自己能干不能干的事都愿意叫卫士代劳。似乎使唤人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新生活的证明,慢慢地变化越来越大,野心也是如此。 李银桥在其生前深情回忆道:“我踏入毛主席身边工作的那一刻,正值中国革命风云际会的关键时刻。”那是1947年8月的一个转折点,李银桥被荣幸地调派至毛主席的身旁,担任卫士一职。这份职责,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简直是梦寐以求的天降之喜,能够近身侍奉毛主席,日日聆听他那深邃的教诲,无疑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因此,当组织向李银桥传达这一决定时,众人皆以为他会欣然接受,满心欢喜。 然而,时年二十岁的李银桥,心中却泛起了一丝犹豫的涟漪。当他初次觐见毛主席时,毛主席以他那和煦的笑容问道:“怎么样?你愿意到我这里来工作吗?”面对这位平易近人的领袖,李银桥鼓起勇气,低声吐露:“不愿意。”此言一出,现场的氛围瞬间变得微妙而紧张。片刻的沉默后,毛主席温和地追问:“为何?是觉得我这里不好吗?” “不是的!”李银桥连忙答道,“我只是觉得自参军以来,我一直从事特种兵、勤务兵的工作,时间太长了。我渴望能到部队中进一步磨砺自己。”毛主席听后,赞许地点头:“这种想法难能可贵啊!不过,就只有这一个原因吗?”李银桥低头沉思片刻,终于鼓起勇气,吐露了内心的真实想法:“我觉得主席是个念旧的人,对于用惯了的东西,总是难以割舍。物件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人呢。如果我到您身边工作,万一不适应,总不能刚来就走吧。” 毛主席闻言,爽朗大笑,说道:“好,那我们就来个约定。你来我这里工作半年,就半年。半年后,你若想走,我绝不挽留。”听到主席如此宽宏大量,李银桥心中的顾虑烟消云散,终于爽快地答应了。 时光荏苒,转眼间到了1948年2月19日,毛主席再次找李银桥谈话:“半年,整整半年……你,还想走吗?”李银桥低下头,内心五味杂陈,矛盾重重。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坦诚相告:“想走。” 毛主席的脸上闪过一丝怅然,这让李银桥心中涌起一丝不安。然而,毛主席还是信守承诺,同意他离开。但李银桥却犹豫了,他说:“主席已经同意我走,那么,我们之前的约定就算是结束了。但如果组织需要,我们还可以再定新的约定。”毛主席笑着点头:“那好,我们就再定一个约定。你再帮我半年,看我如何打败胡宗南。” 1948年8月,第二个约定再次到期,但毛主席的个人魅力已经深深折服了李银桥,让他下定决心要跟随主席一辈子。同年12月,李银桥与韩桂馨向组织提交了结婚报告。没过两天,结婚申请便得到了批准。进入北平后,李银桥与韩桂馨已经结为夫妻一段时间了,但毛主席仍觉得作为月老的他没有完成任务,坚持要他们补办婚礼。 1962年4月2日,对于李银桥全家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这天下午,正在学校读书的韩桂馨匆匆赶回家中,让丈夫赶紧整理衣冠,带着儿女去见毛主席。此时,李银桥一家既兴奋又感伤,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他们全家人最后一次向毛主席辞行了。 对于李银桥一家来说,毛主席早已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年,韩桂馨服从组织安排来到毛主席家中做阿姨,与毛主席一家同吃同住。毛主席一家身上的衣服补丁,都出自韩桂馨之手。而毛主席与江青的爱女李讷,更是韩桂馨一手抚养长大的。因此,韩桂馨对毛主席一家的感情与李银桥一样深厚。这对年轻夫妇深知,如果没有毛主席的关怀与帮助,他们可能无法拥有今天这个小家。他们的婚姻是在延安和西柏坡由毛主席一手促成的。 进入中南海后,他们的小家就住在毛主席住处的后院,仅有一墙之隔。儿子卓韦从小与李讷、毛远新一起玩耍,有几次还偷偷溜进菊香书屋,与毛主席亲密接触。毛主席对这两位“小客人”的到访总是欣喜万分,放下手头的工作与他们嬉戏玩耍。而毛主席闲暇时也常到李银桥的小家中做客,抽上一支烟,品尝一口辣菜…… 他们就像一家人一样,共同度过了十几个春秋。 然而如今,他们却要离开毛主席了。李银桥和韩桂馨的心情难以言表。 晚年的李银桥在回忆与主席共度的岁月时感慨万分:“毛主席是个感情丰富的人,他从不掩饰自己的情感。他常对我说的一句话:‘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行。”他还说:“虽然主席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老人家多年来对我的谆谆教诲仍然时常回响在我的耳边。毛主席思想如同日月般永恒照耀着中华大地,流传千古。”
李银桥称:'那时,她比较能接近群众,给工作人员剪头发,讲点是文化科学知识,教教针
啸火谈明星娱乐
2024-12-26 12:40:5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