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子家漏水,找了施工人员上门维修。对方告诉女子可以灌胶水补漏,在漏水的地方打个孔,将胶水灌进去,一斤胶水320元,最多不会超过20斤,满打满算也就6000元,女子答应了下来,让工人操作。可工人一弄完,说用了70斤胶水,要2万多,女子气得报了警,民警顺藤摸瓜,还真的发现了猫腻。
(来源:上观新闻)
听到2名工人说自己家防水补漏用了70斤胶水,320元一斤,一共是22400元,周女士瞬间傻眼了。
前不久自己家的卫生间突然漏水,楼下的邻居找到周女士,让她赶紧想办法把卫生间的防水再做一下。
周女士有些头疼,在网上找了一家防水公司,预约了上门服务。下单后,2名穿着红色工作服的男子上门,说他们是防水公司的工作人员。
周女士把他们迎进了家门,跟他们说明了漏水的情况。
那2名男子检查完卫生间后,表示传统的修补方法比较麻烦,需要砸开地面,找到漏水的地方,重新做防水,比较耗时,还耽误使用卫生间。
但是他们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在漏水的地方打个孔,通过电泵把胶水打到这个孔里,漏水的缝隙填满胶水后,会形成保护层,就可以防止漏水了。
周女士想了一下,同意了第二种方法,在漏水的地方补胶水。
2名男子又说,胶水也是分档次的,越贵的胶水防水性就越好,使用的年限也长一些,但是一般补漏5到10斤胶水就好了,最多不会超过20斤。
周女士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选择了320元一斤的胶水,她算了一下,20斤胶水,满打满算也就6000块钱左右,只要能把漏水这个大难题解决了,自己花点钱无所谓的。
见周女士同意了他们的修补方案,2名男子拿来一桶胶水,他们先称了一下重量,一共有70多斤,说先补胶,然后再根据实际使用的胶水来结算费用。
周女士也没在意,就让2名男子去干活了。等灌胶到20多斤的时候,周女士看到对方还没有补好的意思,有些急,这灌进去的可都是钱。
可2名男子却劝周女士:还没打好,可不能半途而废,你要打好的话,胶水肯定要用得多。
周女士没办法,只能让2名男子继续操作,可没想到,到了结算的时候,2名男子拿着见底的桶子一称,足足用了70斤胶水。
明明说好20斤就能补好的,现在反而用了70斤,周女士后知后觉的感觉到不对劲了,对方见她不给钱,说抹个零,给2万就行。
可周女士还是不乐意,觉得自己遭遇了防水补漏的骗局,于是报了警。
民警赶到现场,对双方组织调解,最终双方的调解价格为12000元。
可当天晚上,就有物业人员告诉周女士,小区下水道出现了大量白色胶水,周女士家补进去的胶水可能全部排出去了。
民警顺藤摸瓜,对此事展开了调查,随后又联系上了其他几位跟周女士有着相同经历的业主。
据其他业主所讲,对方也是先说只需要几斤胶水就能补好了,等补完就狮子大开口。
等他们反应过来后,如果不给钱,对方就辱骂、威胁。
最终,3名男子因构成强迫交易罪获刑。
1、周女士请工人上门做防水,商家应该提供有质量保障、价格合理的商品和服务,而不是以次充好,欺骗、威胁消费者进行交易。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条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0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警方查实,替周女士家进行防水补漏的2名男子和另外一名男子,3人在网上以2.5元的价格采购了一批三无产品,冒充某著名防水公司,在网上招揽生意。
三人以防水补漏不用多少胶水为由,哄骗消费者进行消费,可操作到后面,就收取高额费用,如协商不成的,就通过辱骂、威胁的方式要求消费者给钱。
3人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利,属于违法行为。
2、三人构成强迫交易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3个月到1年不等。
《刑法》第226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手段,实施强买强卖商品的,强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务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人购买伪劣胶水,冒充好的防水产品,以暴力、胁迫手段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接受服务,3个月内向14名受害者索要了23万元维修费用,构成强迫交易罪。
最终,法院分别判处3人有期徒刑3年3个月至1年不等。
3、周女士能要回这12000元吗?
《刑法》第64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
3人获刑后,法院责令3人退赔了部分违法所得。
因此,强迫交易中的违法所得,周女士可以要求让对方进行退还。
遇到类似事情,一定要找专业的防水公司,谨防上当受骗。
对此,你怎么看?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