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时山西地方真实社会面貌 治安方面:民国初年,山西县乡社会秩序良好,晚上有

传播正聊社会 2024-12-22 21:07:06

清末民初时山西地方真实社会面貌 治安方面:民国初年,山西县乡社会秩序良好,晚上有巡夜的,打更,查路的,都是尽义务的青壮年。遇到可疑人就带到村公所,经村书记员(和现在的书记不一样)或者村警审讯后,如果是不务正业的,就捆起来打戒尺。官道上有专职巡路的,保护那些商号的掌柜和伙计跑夜路,那时盗窃和打劫之类的事很少发生。 剪辫放脚:辛亥革命后,政府下令男人剪掉辫子,女人不能缠脚。负责查辫子的公差有时去村里查,有时在城门口守着,发现有辫子的直接剪掉。查脚的是女的,经常去村里查女人是否缠脚,那会的女人还没有完全接受新思想,就躲起来逃避,不让缠还哭哭啼啼。 植树种棉:民国初,政府鼓励人们种树,种棉花。公差鸣锣让各家去买树苗,每家两棵,每棵十个制钱,那会人们都自觉,没有一户不种的。政府还号召各家种棉花,种子由村公所发放,数量不限,收获后归还种子,其余的政府统一收购,如遇灾年,还有补贴,种棉花还免税。 轿车出行:清末开始,出现了轿车,不是汽车的轿车,是像轿子一样的马拉车,车上有篷布围幔,后面是木板,前面是门帘,左右两边是玻璃,玻璃上绘有各种图案,车内有靠椅,可坐三人,冬季有小火炉,每车造价80元。只有富商才有这种专车,还有专门运营轿车出租的商户,轿车是当时富人的出行工具,普通人是坐不起的。 邮局邮差:清末民初的的邮差们身穿蓝背心,中间是白色,上写一个“邮”字,每天下午,徒步挑着扁担从这个县城邮局到另一个县城送邮件,贵重的邮件远一点就用马驮,扁担前方挂一个纸灯笼,两头各挂铃铛一串,听到铃声,就知道邮差来了。 禁吸大烟:鸦片在民间人们一般叫大烟、洋烟,民国初年,政府下令禁吸洋烟,村里有戒烟所,把吸洋烟的集中起来,每天给一点吸,逐渐下降,直到戒烟。在此期间,家人把饭送到门口,但不能见面。屡教不改的洋烟鬼,警察会给他戴上高帽,在县城人多的地方进行坦白。那会的禁烟口号就是“贩卖大烟者,可杀,吸食大烟者,可救。” 图片源于网络,与文章不完全相符。

0 阅读:33
传播正聊社会

传播正聊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