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四川一女子刚生完孩子3个月,丈夫突然对她说:“咱们去旅游吧,”妻子欣

重瓦下庆 2024-12-21 22:32:59

2001年,四川一女子刚生完孩子3个月,丈夫突然对她说:“咱们去旅游吧,”妻子欣然同意,没想到,到了目的地,妻子傻眼了,谁料,正在这时,丈夫却说:“我不想走了,你自己回去吧。”     你见过凌晨四点的康定吗?胡忠和谢晓君见过。  

当大多数人还沉睡在梦乡,他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为一群特殊的学生点亮知识的灯塔。

  这群学生,是来自西康福利学校和木雅祖庆学校的孤儿和特困生,他们的命运,因为这对夫妇的到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故事的起点,要追溯到2000年。

  胡忠和谢晓君曾是成都石室联中的教师,两人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胡忠是一名化学教师,工作上兢兢业业,他总是把教学当成自己的使命,对学生充满耐心。

  而谢晓君则是音乐教师,她的课堂总是充满了音乐的旋律,给孩子们带来欢笑和艺术的享受,两人虽在不同的领域,却始终默契合作,共同呵护着家庭的温馨。  

他们的生活一开始并不复杂,每天早晨,胡忠总会早早地起床,为家人准备早餐,谢晓君喜欢喝一杯温暖的牛奶,胡忠则会做她最爱的煎蛋,边吃边聊。

  虽然工作繁忙,但两人总能找到时间陪伴彼此,分享日常的点滴,周末,家里常常充满了欢声笑语。

  谢晓君爱唱歌,胡忠喜欢听,偶尔还会拿起吉他和她一起合唱,家里就成了一个小小的音乐舞台。

  当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家中的氛围更加热烈。谢晓君乐呵呵地抱着孩子,胡忠则常常在一旁看着妻子和孩子,眼里满是幸福和感动。

  每当晚上,胡忠下班后,常常是他负责哄宝宝入睡,一家人的温馨生活让人看的非常羡慕。     但是,报纸上的一条新闻,打破了周围的宁静。

  西康福利学校急缺老师,那里的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深深地触动了胡忠的心弦,支教的念头,像一颗种子在胡忠心中生根发芽。

  但他内心也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高原的艰苦条件,年幼的女儿,这一切都让他犹豫不决,最终,他决定先去看看,于是便有了那次国庆“旅游”。

  当汽车驶入西康福利学校,孩子们热情的欢迎仪式,让胡忠夫妇深受感动,鲜艳的哈达,欢快的锅庄,孩子们纯真的笑容,一切都那么真实而震撼。

  那一刻,胡忠内心的天平彻底倾斜了,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妻子,谢晓君二话不说,她明白自己丈夫的心愿,全力支持他的决定。

  2001年,胡忠踏上了支教之路,但迎接他的是艰苦的现实:语言不通、教学资源匮乏、生活条件艰苦,远非他想象中的浪漫与诗意。  

为了尽快融入,他住进男生宿舍,与学生们一起吃饭、睡觉,学习简单的生活用语,胡忠身兼多职,不仅教授语文、数学、历史等课程,还兼任锅炉工和厨师,照顾孩子们的生活。

  他忙碌得像个转不停的陀螺,虽然精疲力尽,但心中依然充满活力,当他在讲台上喊破喉咙时,学生们却常常心不在焉,悄悄议论。

  胡忠在支教的第一年感到无比沮丧和无力,他跪在讲台上,泪流满面地恳求学生们认真学习,他的真情流露触动了孩子们的心灵,成为他们人生的转折点。

  尽管面临困难,胡忠选择扎根高原,继续他的教育事业,2003年,谢晓君也加入了支教,来到木雅祖庆学校,负责生物教学和管理学生。  

尽管教室简陋、冬天寒冷,但这些都无法阻挡她对教育的热情,她像慈母般照顾孩子们的生活,用音乐和知识滋养他们。

  即使生病住院,她也会因听到数学老师离职而拔针回校继续工作。

  在她看来,孩子学业至上,他们的付出,最终得到了回报,西康福利学校的学生升学率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孩子考上了大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2011年,胡忠和谢晓君获得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称号,他们的感人事迹打动了很多人,这份荣誉的背后,是他们默默的付出和巨大的牺牲。  

微薄的工资,与家人的聚少离多,都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每次回家探亲,胡忠都会跪在年迈的父母面前,表达自己的愧疚。

  但父母总是理解和支持他的选择,鼓励他继续坚守在教育一线。

  他们就像两束光芒,为高原上的孩子们点亮了求学的道路,也激发了更多人心中的爱心火焰。  

他们的故事还在延续,这份精神会一直流传下去,在这片广袤的高原上,他们播撒下的希望的种子,必将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0 阅读:123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