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由于不满法院将虐杀女儿的凶手判为无罪,玛丽安毅然决然的将枪带到了庭审

爱吃凉历史 2024-12-20 19:03:39

1981年,由于不满法院将虐杀女儿的凶手判为无罪,玛丽安毅然决然的将枪带到了庭审现场,在法官宣判结果后,朝着得意的克劳斯连开了8枪!最终导致克劳斯直接当场死亡!而她也在舆论的帮助下,只被判处了6年监禁。 1981年3月6日,一个平凡的早晨,德国吕贝克地方法院迎来了注定不平凡的一天。这个故事要从一位年轻的单亲妈妈玛丽安说起。 玛丽安·巴赫迈尔是位23岁的年轻女性,独自抚养着年仅7岁的女儿安娜。为了维持生计,她在当地经营着一家小酒吧。 工作的性质让玛丽安不得不每天工作到深夜,第二天早上又要早起准备女儿上学。这样的生活节奏让母女俩相处的时间十分有限。 1980年5月5日,这个看似普通的清晨,玛丽安像往常一样在催促安娜起床上学。因为工作繁忙的关系,玛丽安已经连续几天没能陪伴女儿。 安娜对母亲的缺席显得很不满,母女间发生了一场小小的争执。最终,安娜连早餐都没吃,就背着书包离开了家。 当时的玛丽安并未过多在意这场争执,毕竟这样的小摩擦在她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忙碌了一整夜的她简单收拾完家务后,便回到卧室补觉。 直到下午放学时间,玛丽安发现女儿迟迟未归,一种不祥的预感开始在心头蔓延。她立即联系了学校,却得知安娜当天根本没有去上学。 焦急的玛丽安立即报警,警方立刻开展了搜寻行动。警察们搜查了学校周边、商店、公园等安娜可能出现的所有地方。 24小时后,警方在距离玛丽安家几公里外的小河边,发现了一具女童尸体。经过确认,这个不幸的女孩正是安娜。 尸检报告揭示出令人心碎的真相。年仅7岁的安娜不仅遭受了长时间的虐待和侵犯,最后还被活活掐死。 根据目击者的描述,警方很快锁定了一名叫科伦斯的男子。这名三十四岁的男子在当地早已劣迹斑斑。 翻开科伦斯的犯罪档案,上面记录着多起猥亵儿童的案件。1976年,他曾因为类似的罪行被法院判处化学阉割。 然而科伦斯十分狡猾,在接受处罚前声称自己患有精神疾病。最终他只在监狱服刑一年多就转入精神病院治疗,之后便重获自由。 科伦斯承认,当天看到独自一人的安娜后,他用准备好的糖果接近了这个孩子。他以家中有玩具和小猫为诱饵,成功让安娜跟着他回了家。 在长达数小时的时间里,安娜遭受了非人的折磨。最后,为了掩盖罪行,科伦斯选择了杀人灭口,并将安娜的遗体抛尸河边。 1981年3月4日,第一次庭审开始。科伦斯的辩护律师提出了一个关键论点:犯罪时他处于精神失常状态。 根据德国法律规定,如果犯罪嫌疑人在作案时处于精神病发作状态,可以免除刑事责任。 辩护律师声称科伦斯患有荷尔蒙失调,导致他在犯案时完全丧失了辨认能力。这个说法得到了部分精神科医生的支持。 第一次庭审无法对科伦斯定罪,法官宣布休庭。这个结果让科伦斯变得更加猖狂。 在庭审结束后,科伦斯当着玛丽安的面,还原了案发时的细节。他甚至提到安娜生前向他要过五分钱,威胁要告诉妈妈发生的事情。 这样的挑衅言论在法庭上引起了骚动。法警不得不加强戒备,防止愤怒的旁听群众冲向被告席。 整个吕贝克市的居民都在关注这个案件。很多人担心科伦斯会像上次一样,再次通过精神病辩护逃脱法律制裁。 当地媒体也对这起案件进行了大量报道。他们质疑现行法律对精神病犯罪者的宽大处理是否合理。 1981年3月6日,德国吕贝克地方法院迎来了第二次庭审。科伦斯坐在被告席上,继续准备用精神病作为脱罪的理由。 当法官宣布开庭的一刹那,意想不到的场景发生了。原告席上的玛丽安突然站起身,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掏出一把伯莱塔1934手枪。 枪声在法庭上连续响起,玛丽安朝着科伦斯连开了八枪。其中六发子弹精确命中目标,科伦斯当场死亡。 当地警方以故意杀人罪逮捕了玛丽安,按照德国法律,她可能面临十年以上的刑期。然而,案件的发展出人意料。 玛丽安的辩护律师采取了巧妙的辩护策略,指出她在失去女儿后精神状态极度崩溃。这个论点获得了法庭的认可。 最终,法院以过失杀人罪判处玛丽安六年有期徒刑。1985年6月,服刑不到三年的玛丽安因表现良好获得假释。 出狱后的玛丽安离开了吕贝克,开始了新的生活。她先是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随后独自一人移居到了意大利。 在意大利,玛丽安选择在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工作。这份工作让她能够帮助其他需要照顾的人。 1996年,命运再次对玛丽安开了一个玩笑。年仅46岁的她被诊断出患有癌症。 带着对女儿的思念,玛丽安决定回到德国吕贝克。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她接受了德国电视台的采访。 在采访中,玛丽安坚定地表示自己不后悔当年在法庭上的行为。她认为,作为一个母亲,为女儿复仇是完全值得的。 几个月后,玛丽安在当地一家疗养院去世。按照她的遗愿,她被安葬在女儿安娜的坟墓旁边。 这起案件在德国司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引发了人们对司法制度、精神病辩护以及家庭悲剧的深入思考。

0 阅读:1067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