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刘亚生被俘后,敌人将身后绑上巨石,进行劝降:"你投降或许可以活命!"。谁知,刘亚生竟嘲讽一笑,跳进了长江。 刘亚生出生在河北省河间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小丧父,母亲改嫁,家里穷得叮当响。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刘亚生从小就跟着继父种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刘亚生从小就聪明好学,特别渴望读书。家里穷,没钱供他上学堂,他就每天蹲在学堂墙根底下偷听先生讲课。先生被他的好学劲头感动,二话没说,收下了这个穷学生。就是在这所简陋的乡村学堂里,刘亚生打下了读书的基础,考上了保定的大学。 在保定念大学的日子,对刘亚生来说是个转折。学校里闹学潮,同学们罢课游行,要求改变黑暗的社会现实。刘亚生跟着同学们一起,第一次认识到光脚不怕穿鞋的道理,第一次觉得自己也能为改变穷苦人的命运做点什么。 刘亚生考进了北京大学,在北大的校园里,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找到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标。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革命事业。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刘亚生和许多爱国青年一样,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参加了八路军。当兵对于一个书生来说,那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可是刘亚生硬是咬牙挺了过来,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锻炼出了钢铁般的意志和作风。 后来,他被分配到了三五九旅工作,担任政治部副主任。领导干部,那可是一个全新的角色。但刘亚生没有架子,没有派头,他和战士打成一片,亲切地被大家称为"刘瞎子",虽然他近视眼,但是一颗赤诚的心,连盲人都能看得见。 在一次突围战斗中,刘亚生不幸被敌人俘虏了。对于俘虏刘亚生这尊大佛,国民党特务欣喜若狂。他们知道,如果能把刘亚生这样的共产党高级将领策反,那简直就是天大的政治胜利。 于是,敌人开始对刘亚生软硬兼施,先是把他单独关押,许诺给他高官厚禄,让他在国民党那边发展前程。可是刘亚生早就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他不为所动,斩钉截铁地回绝了敌人。 敌人一看刘亚生不吃这一套,立马变脸,翻出了压箱底的家伙:老虎凳、电刑、吊刑,几大酷刑一齐上阵,非要让刘亚生屈服投降。可刘亚生是铁打的汉子,他咬紧牙关,一声不吭,任凭敌人怎么折腾,就是不松口。 敌人没辙了,又搬出了最后的杀手锏:让投敌变节的刘亚生夫人何薇出面做工作。何薇哭哭啼啼,求刘亚生想想家里妻儿老小,只要投降,什么都好说。这一招,敌人有恃无恐,他们料定了,为了家庭,没有一个男人能扛得住自己妻子的泪水。 可是他们万万没想到,面对变节的妻子,刘亚生一脸嫌弃,当场甩脸给了何薇两个大耳刮子。他气愤地说:"跟你这样的人在一起,我嫌脏!"接着,二话不说,写下了和何薇的离婚文书。他的心,完全属于革命事业,容不下一点儿杂质。 看着刘亚生所展现的革命意志和道德操守,狱中的战友们无不动容。就连看守他们的狱警,也禁不住暗暗佩服。整整两年的时间里,监狱成了刘亚生和他战友们的革命大学,他们一起回忆党的光辉历程,讨论革命形势,憧憬光明未来,用坚定的信念支撑彼此,用必胜的信心鼓舞士气。 1948年底,革命形势越来越好,外面传来了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的消息。刘亚生他们的心情无比振奋,胜利就在眼前,黎明就要到来。可是穷凶极恶的敌人,却打算在最后关头杀一儆百,他们把刘亚生押上了刑场,妄图以此撼动共产党人的意志。 1948年的冬天,寒风凛冽。在南京雨花台监狱里,刘亚生被敌人带了出来。狱警在他身上绑了一块沉重的石头,把他押到了长江边上。敌人又一次劝他投降,许诺给他荣华富贵。 可是刘亚生岂是贪生怕死之辈?他轻蔑地看了敌人一眼,昂首挺胸,面向北方,那里是党中央的所在,是革命队伍的方向。远处,隐隐传来解放军炮火的隆隆声。 刘亚生勾起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他大声喊道:"听啊,这就是我的回答!中国革命的胜利,已经不可阻挡了!"话音未落,他纵身一跃,跳进了滚滚的长江水中。刘亚生,这个可敬可爱的共产党员,就这样壮烈牺牲,年仅38岁。 刘亚生殉国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三五九旅。战士们无不悲愤,他们痛失了一位亲密的战友,一位深受爱戴的领导。大家议论纷纷,都说:"刘亚生是条铁骨铮铮的汉子,他没有给党丢脸,没有给我们三五九旅丢脸!" 王震将军接到噩耗,伤心不已。他和刘亚生朝夕相处,对这位得力助手的为人品格了如指掌。王震泪如泉涌,亲笔题词:"德才兼备,英勇牺牲的楷模——刘亚生烈士永垂不朽!"
1948年,刘亚生被俘后,敌人将身后绑上巨石,进行劝降:"你投降或许可以活命!"
鹏天玩转旅游
2024-12-15 23:29:49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