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2月,尼克松再度访华,主动提出想去给周总理扫墓。结果秘书的一番话,让他

鹏天玩转旅游 2024-12-13 00:26:39

1976年2月,尼克松再度访华,主动提出想去给周总理扫墓。结果秘书的一番话,让他潸然泪下。尼克松的秘书当时说什么?他又为何会主动提出给总理扫墓的呢? 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第一次访华,周恩来总理全程陪同。八天的时间里,两位政治家倾心交谈,不仅为中美关系破冰,更建立起了超越政治的私人情谊。 尼克松曾说,周恩来是他所遇到的最出色的政治家之一。他对周总理的聪慧、风趣、魅力由衷赞叹。而周恩来也十分欣赏这位美国贵宾。"我同尼克松总统在政治立场、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都存在分歧,但他的许多长处值得肯定。"周总理曾这样评价。 水门事件让尼克松黯然下台。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周恩来通过多种渠道传达慰问和支持。1975年,已经卸任总统的尼克松再次收到了周总理的邀请。但不巧的是,周总理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尼克松的访华计划也一再推迟。 终于,1976年2月,尼克松再度踏上中国的土地。他满怀期待,渴望能再次见到周总理,叙叙旧、聊聊天。然而等待他的,却是一个噩耗——就在一个月前,周恩来总理因病逝世,享年78岁。悲痛之余,尼克松提出要去周总理的墓前献花致哀。但秘书告诉他,周总理没有墓,也没有骨灰。 原来,周总理生前立下遗嘱,死后把骨灰撒向大海,撒向黄河,撒向长江,撒向錒山,撒向雪山。他说,"我属于中国各地,愿意永远与祖国的山山水水在一起。"秘书的话,让尼克松潸然泪下。他没想到,世间竟有如此伟大的政治家,把毕生都奉献给了自己的祖国和人民。 尼克松无法去周总理的墓前献花,但他的脚步没有停下。他走遍了周总理生前工作过的地方,参观了周总理的故居。在一张张照片前,在一件件遗物前,尼克松久久凝视,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 临行前,尼克松拜会了周恩来的夫人邓颖超。面对这位沉浸在悲伤中的女士,尼克松再次表达了深深的慰问和敬意。他说,周总理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朋友。他的言行和风范,将永远铭刻在尼克松的心中。 1976年2月的这次访华,尼克松没能见到周恩来,却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位政治家的伟大。周总理虽然去世,但他的精神永存。这是一种超越国界、超越意识形态的精神,感动和激励着每一个人。 回到美国后,尼克松多次提起这次访华的经历。他时常向身边的人讲述周恩来的故事,缅怀这位难得的挚友。直到去世,尼克松都对周总理念念不忘。他曾说,如果周总理还活着,中美关系一定会更进一步。 尼克松1976年再度访华,虽然没能见到周恩来总理,但周总理的精神却给他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情怀,这种崇高的人格和品质,让尼克松由衷敬佩。他时常向身边的人讲述周总理的故事,缅怀这位伟大的政治家。 周恩来的一生,是一部为民族复兴、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传奇。他出身名门望族,却毅然投身革命。从战火纷飞的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周总理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为国家的命运、人民的福祉而操劳。 尼克松曾回忆说,每次与周总理交谈,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周总理对世界局势有着独到的见解,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更有着远见卓识。即便在意识形态的巨大分歧面前,周总理也从不失去理性和冷静。他总是站在战略的高度,以大格局、大智慧来审视问题。这让尼克松深感佩服。 尼克松晚年时常缅怀周总理,就是出于对这种精神的敬仰。他希望美国人民能够了解周恩来,了解这位伟大政治家的风范和境界。他更希望中美两国能够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加强交流,共同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0 阅读:0
鹏天玩转旅游

鹏天玩转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