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剿匪英雄晋升公安局长,组织干事问他的家乡时,他支吾起来:"湖南荷叶乡茅山村。"谁知,他的回答竟然暴露了他的特殊身份,法院的判决让他很意外。 20世纪50年代初的广西融安县,局势非常动荡,土匪横行霸道,老百姓苦不堪言。土匪们打家劫舍,无恶不作,搞得人心惶惶。 当地的剿匪武工队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成立的。武工队要剿灭土匪,维护社会治安,当时最缺的就是懂军事、有胆识的人才。 就在这时,一个叫刘伯顺的小伙子崭露头角了。刘伯顺本是武工队的一个炊事员,平时在厨房里忙活,没人把他当回事。 但有一天,土匪们趁着大部队外出剿匪,偷偷摸摸地来到武工队驻地,想掳走几个女民兵。危急时刻,刘伯顺挺身而出,孤身一人,竟然徒手制服了好几个土匪,保护了女民兵的安全。 这下可出名了。武工队的头头一看,这小子有两下子啊,赶紧把他从厨房里拉出来,让他担任武工队的队员。 从那以后,刘伯顺可起劲了。他冲锋在前,跟土匪斗智斗勇。几次剿匪行动下来,刘伯顺越战越勇,身手不凡,胆识过人,成了武工队里响当当的人物。 刘伯顺带领武工队四处征战剿匪,立下了一个又一个战功。土匪们一听说刘伯顺来了,没几个不腿肚子发抖的。老百姓们更是把刘伯顺奉为英雄,街头巷尾,都在传颂他的事迹。 刘伯顺成了远近闻名的剿匪英雄。县里的领导对他赞赏有加,很快就打算提拔他当县公安局的副局长。 就在刘伯顺即将荣升公安局副局长的时候,组织上例行公事地要对他的履历进行审查。这本来是再正常不过的程序,可在审查的过程中,却意外地捅出了一个大篓子。 组织派来了一名干事,专门负责核实刘伯顺的背景资料。这名干事跟刘伯顺闲聊,随口问了他一句:"刘局长,你老家是哪里的啊?" 刘伯顺听了这话,脸色一变,支支吾吾地说:"我老家啊,是湖南荷叶乡茅山村的。"干事听罢,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心里的疑团越来越大。 于是,干事就按照刘伯顺提供的信息,去查湖南荷叶乡茅山村的户籍资料。可找来找去,愣是没找到这个地方。再一打听,哪里有什么"刘伯顺"这号人啊。 事情越查越不对劲。干事们顺藤摸瓜,终于揭开了刘伯顺不为人知的过去。原来,他的本名叫刘东楚,是湖南一带臭名昭著的土匪头子。 刘东楚出身在一个地主家庭,从小就不学无术,跟社会上的地痞流氓混在一起。16岁那年,他甚至投靠了当地一个土匪头子,跟着他抢劫杀人,无恶不作。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早年跟着刘东楚一起打家劫舍的,还有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张光标。这对狼狈为奸的兄弟俩一度呼风唤雨,在湖南一带犯下了数不清的血案,害得百姓们谈之色变。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大力剿灭土匪。刘东楚见大势已去,便改头换面,逃到了广西融安县。为了掩盖自己的罪恶历史,他特意改了姓名,编造了一套假履历,混进了县里的武工队。 如今,刘东楚的狐狸尾巴总算是被抓住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剿匪英雄",一夜之间沦为了阶下囚。人们惊诧不已,岂料他们心目中的英雄竟有如此劣迹斑斑的过去。 刘东楚的真实身份曝光后,他立刻被抓起来关进了监狱。按照当时的法律,像他这样的土匪头子,犯下了那么多桩罪行,无疑是要被判死刑的。 组织上对如何处置刘东楚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伙儿一方面痛恨他过去的罪恶,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认,他在融安县剿匪期间立下的汗马功劳。 县里的领导左思右想,犯了难。严格按法律办,刘东楚这条命是保不住了。可他毕竟为革命做出了贡献,手下也还有不少人心服口服他。 反反复复斟酌了很久,组织上最后拿定了主意。鉴于刘东楚后来改邪归正,努力剿匪,决定从宽处理,免去他的死刑,改判无期徒刑。 这个判决结果出来,可把刘东楚吓了一大跳。他做梦也没想到,组织上会网开一面。毕竟他心里清楚,自己过去害人性命的事,一桩桩一件件加起来,足以让他上一百次绞刑架了。 从死缓到无期,这份人情不可谓不大。刘东楚知道,这是组织看在他后来表现不错的份上,才给了他这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刘东楚没有辜负组织的宽大处理。在狱中的25年里,他努力改造,表现良好,没有惹是生非。一步一个脚印,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组织证明,他是真心悔过,决心重新做人的。 1978年,刑满释放的刘东楚走出了监狱大门。曾经叱咤风云的土匪头子,如今须发皆白,对往事追悔莫及。 出狱后,刘东楚选择了回到家乡湖南,过起了平静的晚年生活。昔日在融安县声名显赫的"剿匪英雄",终于卸下了所有的光环,甘愿当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1953年,剿匪英雄晋升公安局长,组织干事问他的家乡时,他支吾起来:"湖南荷叶乡
鹏天玩转旅游
2024-12-15 23:29:4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