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比亚迪华为两边网友关于电机的口水仗。
新能源汽车电机之争有价值吗?
我认为当然有价值了。电机之争,基本呈现两条路线:
√ 电机类型之争
燃油车注重的是升功率指标,而电动车则聚焦于功率密度。功率密度的高低由两个关键因素决定:一是功率的大小,二是电机的质量。具体而言,电机功率越高且重量越轻,其功率密度就越大。例如,蔚来ET7的后感应电机拥有2.22kW/kg的功率密度,而特斯拉Model S Plaid因采用后轴双永磁电机,其功率密度更是达到了2.96kW/kg。
此外,当前还需关注电驱动系统是否采用了升级的SiC(碳化硅)功率半导体。SiC功率半导体在电驱动系统中的应用带来了诸多优势,包括提升系统效率、降低能量损耗、延长续航里程、减轻车辆整体重量以及全面优化车辆性能。
√ 电机数量之争
双电机版车型普遍比单电机版性能高。而在双电机之上,又有三电机的特斯拉Model S Plaid、Lucid Air Sapphire这样更强悍的性能怪物。另外,三电机也能带来一些操控价值。比如前2后1的电机布置可为方向轮提供更为精细地控制。
但与此同时,汽车工程也不能一刀切,不是说唯电机论的。
就比如汽车座椅吧,有些座椅配置很丰富,各种按摩、加热、通风,角度调节、腿托等,确实很大程度改善了座椅的舒适性。不过相信还是有一些人会觉得不舒服,因为座椅的动态舒适性、静态舒适性还有其他维度的难题,特别是与人的身体的贴合、支撑这些微妙关系上,很难说是一个具体的配置给到的。
总之呢,我觉得新能源汽车三大件(电池、电驱、电控)+智能驾驶,都是值得不断PK升级的领域,任何一个领域做大做强都可喜可贺。与此同时,汽车又是一个系统部件,特别是现在还特别强调汽车各域的集成控制,所以一招鲜还不见得能打赢均衡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