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警惕“先用后付”小心欠下账单#这个不是技术创新,其实这就是“变相的虚拟信用卡”。既然实质上是一种信贷业务,那么应该提前取得监管部门的批准许可。但是某平台却以所谓的新型消费的概念去掩盖其无证经营信贷业务,所以此时监管部门应该出手,不取得资质是不能这样做,做过的事必须要进行处罚。央视仅仅呼吁仅仅提醒,这是不够的,还是要金融监管部门出手。
购物车时轻松“点点点”,但被扣款后却傻了眼。最近,不少消费者反映在网购过程中无意间开通了电商平台的“先用后付”功能,导致“0元”拍下商品。有人甚至分享了老人和小孩误操作购买大量商品的经历。一旦捆绑了“免密支付”,购物过程跳过了输入支付密码确认的步骤,更容易造成误下单。
随便到一些互联网投诉平台上,看一看投诉数量,就会发现涉及“先用后付”的消费纠纷投诉,已经超过9000条。而且还有着很多的新闻报道,讲述孩子和老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很多商品,结果面临着巨大的支付金额的压力。
而这个先用后付的所谓新型支付方式,最早是有所谓拼夕夕平台首创,现在有蔓延到其他平台的趋势。而且当时拼夕夕推广之时特别卖力,用所谓的各类现金红包各类积分的模式,诱使用户点击开通。
为什么平台推广如此积极努力呢?因为只要点击开通之后,用户不用担心自己的账户不足,完全可以实行前期的零元购,后期他在提供所谓的分期付款模式来慢慢付钱。如果仅仅是分期付款,收点利息也还行,但是最关键的是有些用户比如老人和小孩,可能仅仅只想将商品放到购物车中,但是系统会自动形成订单,在不知不觉中,一件商品已经在快递的路上,而用户却毫无知觉。
那么用户想在取消这个功能时却发现困难重重,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专业互联网使用经验,真的是开通容易取消难。另外所谓的分期付款,这其中多多少少是有一些套路的,里面包含着利息,其实不就是信用卡的分期透支还款功能的再现吗?
记得曾经央行反复的确认,到目前为止,虚拟信用卡业务并没有得到批准。任何互联网平台都不能在没有资质的情况下从事虚拟信用卡业务。那么现在这个先用后付和分期还款,它不就是虚拟信用卡最主要的功能吗?央行该出手整治了!
只有彻底将金融违规违法业务停止了,才能避免消费者继续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