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在毛主席的生日宴会上,毛主席递给钱学森一支烟。 1964年12月,对

鹏天玩转旅游 2024-12-13 00:26:40

1964年,在毛主席的生日宴会上,毛主席递给钱学森一支烟。 1964年12月,对于毛泽东主席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12月26日,是他71岁的生日。按照毛主席一贯的作风,生日从来不搞什么隆重庆祝,顶多是和身边工作人员吃顿便饭,连个生日蛋糕都没有。 但这一年不一样。这个生日,毛主席破天荒头一回要摆寿宴,而且请的都不是什么中央大员,而是社会上的普通人。宴请名单上有大庆油田铁人王进喜、农业劳模陈永贵、全国劳模董加耕、知识青年代表邢燕子,还有响当当的科学家钱学森。 消息一传出去,宾客们都吓了一跳,谁也没想到能有这等殊荣,上了宴请名单的人更是激动不已。能和伟大领袖面对面吃顿饭,这可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啊。 到了宴会当天,宾客们早早就到了,个个西装革履,紧张又兴奋。主席还没来,大家连大气都不敢出。等毛主席一出现,现场立马沸腾了,掌声经久不息。 毛主席笑呵呵地跟大家打招呼,一一握手,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宴会厅里摆了几张大圆桌,菜肴丰盛,酒水齐全。毛主席特意叮嘱,要让外地来的同志们都尝尝正宗的湖南菜。 酒过三巡,主席兴致高了,拿起筷子敲敲杯子,大伙立刻安静下来。只听主席说:"同志们,欢迎你们来做客。今天不是搞什么生日宴会,就是单纯请大家吃顿便饭。国家在你们辛勤劳动中不断进步,我代表党中央向你们表示感谢……" 掌声再次响起。这顿饭吃得热热闹闹,主席频频举杯,跟大伙碰杯,还不时问东问西,关心大家的工作生活。席间的谈话,都是国家大事,气氛热烈而融洽。 这次罕见的生日宴会,充分体现了毛主席心系人民的情怀。不摆排场搞铺张,却请来普通劳动者、知识分子,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工农兵的重视。(文章结束) 宴会上,毛主席和身边的钱学森聊得十分投机。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科学家,当时正领导着国家的导弹研究工作。 席间,毛主席突然掏出一支烟,像往常一样,递给身旁的钱学森。钱学森不抽烟,但看到主席的动作,他赶紧站起身,双手恭恭敬敬地准备去接。 就在烟快要到钱学森手里的时候,毛主席却猛地把手一缩,把烟收了回去。钱学森一愣,周围的人也有点儿不明就里。 毛主席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还是要自力更生啊。靠别人,人家不给,你就什么都没有了。" 在场的人这才反应过来,原来主席这是在给大家上课呢。一支烟的小动作,蕴含着治国理政的大智慧。 "自力更生",这四个字意义深远。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我们不能指望别人的施舍,只有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才能站起来。 当时,我国的导弹研究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苏联撤走专家,带走图纸,我们研究陷入困境。但在党的领导下,钱学森等科学家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最终研制出了"东风一号"导弹。 一支烟的小插曲,正是毛主席思想的一个缩影。他深知,一个国家的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自己。这种自力更生的意识,必须扎根在每个人心里。 宴会上的这段对话,给在场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不仅仅是因为主席的幽默风趣,更是因为他语重心长的嘱托。 钱学森,这个在宴会上被毛主席点名的科学家,可不是一般人。他年轻时就远赴美国深造,学的是当时最尖端的火箭导弹技术。在美国期间,钱学森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创立的"工程控制论",在国际学术界闻名遐迩。 就是这样一位在国外已经功成名就的科学家,在新中国成立后,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祖国的怀抱。他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 回国后,钱学森向党中央递交了一份建议书,题目就叫《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在这份建议书里,钱学森详细阐述了发展航空航天事业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他认为,我国虽然在这方面起步较晚,但只要充分发挥自力更生的精神,完全有能力研制出属于自己的航空航天装备。钱学森还给出了具体的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描绘了一幅宏伟的蓝图。 这份意见书得到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钱学森与一大批科研工作者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研究工作。 那时候的条件十分艰苦,科研设施十分简陋。但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研制出了我国第一枚地地导弹"东风一号",实现了毛主席提出的"十年内拥有自己的导弹"的伟大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钱学森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他倾注了所有的心血,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呕心沥血。功成名就之后,钱学森仍然保持着那份质朴和谦逊。 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强调自己的成就归功于党的英明领导和集体的力量。他拒绝了很多荣誉头衔,始终保持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本色。

0 阅读:0
鹏天玩转旅游

鹏天玩转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