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货币宽松政策,就是大放水,想办法把央行的钱放到地方银行,再把地方银行的钱放到缺钱的老百姓和小微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手里,盘活实体经济,带动全民消费,但问题是当下的货币政策已经很宽松了,央行的基准利率和地方银行的贷款利率一降再降,银行天天给你发信息打电话也没见几个人愿意去贷款的。我们的广义货币总量已经超过305万亿了,是美国和欧洲的总和,但是这么多的钱大部分依然在金融机构之间流转,放不出来。明年通过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目的就是解决我们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以及欧美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等内外部经济形势变化带给我们的冲击,有效需求不足通俗点讲,比如你有50万,想买200万的房子,这叫无效需求,那么通过低息贷款给你就可以帮你实现这个愿望,这就叫把无效需求变成有效需求,问题是现在贷款利率也一直再降,但是有效需求依然不足,说明降息幅度还不够大,所以我认为明年大概率还会持续降准降息,再就是要增强老百姓对市场的信心,提高基本收入和医疗、教育等其他社会保障性服务的投入,这样大家才敢于贷款、敢于消费。关于企业经营压力大也很好理解,当下我们国内大部分低端制造业面临产能过剩,利润低、流动资金不足,以及劳动力、原材料和租金成本过高等问题,所以通过降低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解决实体产业当下的困难,让他们愿意投资,敢于投资,从而让钱流入到实体产业,带动实体经济。不可否认的是当下导致银行的钱放不出来,实体产业投资意愿过低是一方面因素,但是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一定的壁垒可能是主要因素,所以必须打破这个壁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信息不透明:许多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透明,金融机构难以全面了解其经营和财务状况,所以不敢轻易放款,导致资金无法有效流入实体经济。 2、市场信息反馈滞后:金融市场价格信号有时不能及时反映实体经济供需变化,造成资金错配,资金不能准确流向实体经济中需要的领域。 3、实体经济风险较高:实体经济面临市场竞争、技术迭代、经营管理等多方面风险,相比之下,金融市场一些短期投机交易风险看似更低,导致资金倾向于在金融市场内部循环。 4、收益预期差异大:金融市场投资回报期短、收益高,而实体经济项目往往投资回报周期长、收益不确定,使得资金更愿意留在金融市场获取短期利益,而不愿投入实体经济。 5、金融监管制度限制:出于防范金融风险的目的,监管政策可能对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造成一定限制。例如,对银行贷款投向和额度的限制,可能使部分有资金需求的实体经济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 6、市场交易规则差异:金融市场交易灵活、流动性强,而实体经济的资产交易往往复杂、手续繁琐,这种差异使得资金在两者之间流动存在障碍。 所以,不管是因为企业信息不透明、市场信息滞后、实体风险高收益低、处于风险管控目的,还是资金流动障碍,一句话总结就是钱流向了不缺钱的地方,没流向该去的地方,所以我认为明年的宽松货币政策除了降准降息以外还会一定程度上限制金融市场投机行为并适度放开对资金流向实体的监管。
所谓的货币宽松政策,就是大放水,想办法把央行的钱放到地方银行,再把地方银行的钱放
专注房产啊
2024-12-12 13:44:28
0
阅读:575
1100032
卧槽! 小编,你蓝翔肄业的吧?
用户90xxx03
说得好像不用还一样,
诚者有信
银行的钱你也敢想?
用户95xxx81
降息幅度还不够大? 居民端三年期只剩150个基点了,降三次50个基点就零利率了。
凌锋遨雪
[并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