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8月29日拂晓,西安市发生了张学良派东北军查抄国民党陕西省党部的事件,轰动一时。 1935年底,张学良率领东北军进驻西安,改变了西北地区的政治格局。这支在"九一八事变"后被迫撤离东北的军队,携带着先进装备和精锐士兵进入西北,成为当地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此时的西安,已经有杨虎城的十七路军驻扎,双方势力此消彼长。在蒋介石的战略部署中,西北是一个关键区域,他需要通过这里来围剿陕北的红军。 为了加强对西北的控制,蒋介石在西安布置了庞大的特务网络。这些特务分属两个系统:一是中统系统下的陕西省党部,二是军统系统下的晏道刚指挥部。 特务们的主要任务是监视当地的抗日活动和共产党活动。在他们的监视名单中,东北大学学生代表宋黎成为重点对象。 宋黎来到西安后,以东北大学学生代表的身份从事抗日活动,得到了张学良的支持。他的活动引起了特务们的高度警惕,认为他可能是共产党派来与张学良联系的地下工作者。 特务们经过长期跟踪,掌握了大量关于宋黎的情报。他们发现宋黎不仅与东北军有密切联系,还经常与十七路军的一些军官来往。 这些特务将搜集到的情报源源不断地向南京报告。在报告中,他们强调宋黎的活动对国民党统治具有极大威胁,建议立即采取行动将其逮捕。 蒋介石接到报告后,权衡再三,决定下达秘密逮捕令。这个决定显示出蒋介石对张学良的不信任,也反映出他对西北局势的担忧。 特务们接到逮捕令后,开始精心策划抓捕行动。他们选择在8月29日这天行动,一是因为这天是周末,街上行人较多便于隐蔽行动;二是他们已经摸清了宋黎的活动规律。 8月29日晚上,特务们在西北饭店逮捕了宋黎和马绍周。他们本以为这次行动会很顺利,却没想到宋黎一路高声呼喊引起了路人注意。 正当特务们押解宋黎前往省党部时,十七路军宪兵营的巡逻队正好路过。巡逻队听到呼救声立即上前盘查,要求特务出示逮捕证。 特务们没有携带任何证件,只能蛮横地表示自己是省党部的人。巡逻队见状立即解除了特务的武装,将宋黎和特务一起带到宪兵营。 宪兵营一连连长谢晋生认识宋黎,立即采取了妥善的保护措施。他把宋黎安置在连长室,同时将特务关押在另一个房间进行审查。 与此同时,张学良派去西北饭店了解情况的副官关沛苍也被埋伏的特务抓获。特务们将关沛苍押往省党部,准备连夜把几个人一起解送南京。 消息传到张学良那里,这位东北军的最高长官立即采取了果断行动。他一面调动驻扎在王曲的东北军一个团,一面命令城内的卫士营紧急集合。 张学良的命令非常明确:包围省党部,救出被捕人员,查抄所有文件。他还特别强调要抓获特务行动队的队长,并下令就地处决。 8月30日凌晨6点,东北军开始行动。荷枪实弹的士兵们迅速占领了省党部,打开大门冲了进去。 第一时间,东北军就找到并救出了马绍周和关沛苍。两人都已经受到了特务的严刑拷问,但所幸性命无忧。 接下来,士兵们开始搜查省党部的所有房间。他们找到了特务使用的电台、密码本和大量文件档案。 张学良在查看这些文件后,立即向南京发出电报,说明省党部非法逮捕总司令部职员的情况。他强调自己是为了维护军队尊严才不得不采取行动。 通过这次行动,张学良不仅打击了国民党特务的气焰,也展示了东北军的军事实力。这次行动的成功,让特务系统在西安的活动受到了严重打击。 查抄省党部事件后,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十七路军宪兵营解救宋黎的行动,让张学良看到了杨虎城的诚意。 在这之前,张杨两人因为地盘和势力范围问题一直存在矛盾。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士兵经常发生冲突,双方都对对方抱有戒心。 这次事件让两位军事主官找到了共同立场。他们都面临着来自南京的压力,都在秘密支持抗日活动,也都与红军建立了联系。 随着张杨关系的改善,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统战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双方开始在军事、情报和后勤等方面展开合作,形成了新的军事同盟。 在西安的政治格局中,一个新的力量组合正在形成。东北军、十七路军和红军逐渐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政治局面,这种联合极大地改变了西北的政治态势。 对于这些变化,蒋介石采取了暂时隐忍的策略。他当时正在处理两广事变的后续问题,无法立即调动大军前往西安。 但是蒋介石并没有放弃控制西北的计划。他开始秘密调动军队,为日后收拾张学良和杨虎城做准备。 短短一个月后,大量中央军开始向西北地区集结。这些军事调动表明,蒋介石已经下定决心要解决西北问题。 查抄省党部的行动,严重打击了国民党特务在西安的活动能力。特务系统的情报网络遭到破坏,许多秘密据点被曝光。 同时,这次行动也揭露了特务系统的内部问题。从查获的文件可以看出,特务们不仅监视抗日人士,还在监视一些国民党内的高级官员。 这次事件对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它证明了张学良和杨虎城已经突破了党派界限,把民族利益放在了首位。
1936年8月29日拂晓,西安市发生了张学良派东北军查抄国民党陕西省党部的事件,
鹏天玩转旅游
2024-12-12 00:12:52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