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6万德军被十倍之数的苏联红军包围,面对苏军的劝降使者,施特默尔曼将军

史记峰会 2024-12-11 15:46:02

1944年,6万德军被十倍之数的苏联红军包围,面对苏军的劝降使者,施特默尔曼将军断然拒绝:“军人只有战死沙场,没有所谓的被俘!”随后年近60岁的他,端起枪就冲了上去,德军目睹这一幕士气大增,最终竟有四万名士兵成功突出重围。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4年的冬天,对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来说,意味着寒风刺骨的败退,曾经不可一世的德军,如今却在苏联红军的猛烈攻势下节节败退,一溃千里。   战争机器的齿轮发出刺耳的哀鸣,预示着帝国的衰落,在广袤的乌克兰平原上,一场残酷的围歼战即将拉开帷幕。   德军第十一集团军的6万余人,被牢牢地困在了切尔卡瑟这片冰雪覆盖的土地上,成为了瓮中之鳖,指挥这支孤军的,正是经验丰富的施特默尔曼将军。   他们面临的,是兵力十倍于己的苏军,以及日益减少的弹药和补给,突围,是他们唯一的生路,也是一场九死一生的豪赌。   远在柏林的希特勒,依旧沉浸在他构建的虚幻帝国梦中,对前线的严峻形势置若罔闻,施特默尔曼将军一次又一次地发出求援电报,请求撤退,保存有生力量,然而元首的回复却是冷冰冰的拒绝。   希特勒的固执,源于他对失败的恐惧,也源于他对“德意志荣耀”的偏执,在他看来,撤退就等于认输,这是对“雅利安人优越性”的莫大羞辱,他宁愿牺牲成千上万士兵的生命,也不愿接受失败的现实。   面对希特勒的顽固,施特默尔曼将军陷入两难的境地,他知道如果继续服从命令,等待他们的只有全军覆没,为了士兵的生命,为了军人的职责,他最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违抗元首的命令,率部突围!   突围的准备工作在夜幕的掩护下紧张地进行着,施特默尔曼将军下令部队放弃所有重型装备,只携带必要的弹药和食物,轻装上阵。   就在德军准备突围之际,苏军派出了代表与施特默尔曼将军进行谈判,苏军代表劝说他放下武器,避免无谓的牺牲,然而施特默尔曼将军的回答斩钉截铁:“德国军人绝不投降!”   他深知,投降意味着耻辱,也意味着对士兵的背叛。他选择了战斗,即使希望渺茫,也要战斗到底。   突围计划制定完毕,施特默尔曼将军将部队分为两部分:以精锐的“维京”师和第72步兵师为先锋,负责打开一条血路,其余部队紧随其后,伺机支援,而他自己,则选择与一个营的士兵断后,掩护大部队撤退。   2月16日深夜,切尔卡瑟的夜空被枪炮声撕裂,德军的突围行动正式开始,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先锋部队向苏军的防线发起了猛攻。   战场上,子弹呼啸,炮弹轰鸣,火光冲天,德军士兵冒着枪林弹雨,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向前推进,他们忍受着饥饿和寒冷,克服着恐惧和疲惫,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活下去!   达格尼洛伊提基河,是突围的最后一道障碍,德军工兵冒着苏军的炮火,在冰冷的河面上架设浮桥,德军士兵踏着浮桥,跨过冰冷的河水,冲出了苏军的包围圈。   然而胜利的喜悦是短暂的,在激烈的战斗中,施特默尔曼将军不幸中弹身亡,当苏军找到他的遗体时,他依然紧握着手中的K98步枪,胸前的勋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没有放弃抵抗。   苏军将领科涅夫被施特默尔曼将军的英勇和顽强所震撼,他下令将施特默尔曼将军的遗体面向大河,并亲自鸣枪致敬,以表达对这位可敬对手的敬意。   切尔卡瑟合围战,德军虽然突围成功,但损失惨重,6万余人中仅有约4万人成功逃脱,这场战役也成为了苏德战场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德军在东线的颓势再也无法挽回。   施特默尔曼将军的牺牲,虽然没能改变战争的结局,但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军人的职责和荣誉,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后人敬仰的英雄。   【信源】百度百科——切尔卡瑟钢铁合围战

0 阅读: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