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陈忠和的妻子王莉莉在一次出差途中,被一列疾驰的火车勾住了背包,瞬间被

事友看过 2024-12-10 22:49:08

1992年,陈忠和的妻子王莉莉在一次出差途中,被一列疾驰的火车勾住了背包,瞬间被卷入车轮,惨遭不幸。三年后他与一位比自己小11岁的女排弟子之间的情愫渐渐升温,这段不同寻常的恋情并没有得到祝福,女方的父母对此坚决反对! 主要信源:(新浪新闻中心——女排主教练陈忠和的真情故事(图)) “金牌教练”的光环背后,有多少人真正了解陈忠和? 他的生活经历,其实比你想象得要复杂多变。 这位福建壮儿,用他的一生完美演绎了“化朽为奇”的真谛,属于1957年的时光里,陈忠和诞生在了八闽之地一个寻常人家。 当14岁的他踏进中学排球队大门的那一刻,也踏上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谁都不曾料到,他父亲的这个决定,竟开启了陈忠和生命中的奇迹。 他从中学赛场一路跃升至市体校、再至省队,每一步都扎实坚定,沿着排球梦的轨迹前行。 面对省队中林立的优秀运动员,陈忠和虽然身高仅有1米78,并不占优势,但他未曾因之而沮丧,反以其加倍的勤奋训练和汗水的洒落,来弥补身体上的不足。 在这片赛场上,他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方能站稳脚跟。尽管未能跻身省队主力、甚至进军国家队的希望几近破灭,他对排球的热忱却从未减退。 陈忠和深思熟虑,在训练之余也不忘学习,并取得了一级裁判证书,向国际级裁判的目标迈进,这为他未来加入国家队埋下了一条线索。 转机发生在1979年,一次偶然中,国家女排主帅袁伟民打算挑选一位省队男选手作为陪练,机缘巧合下,福建队的教练推荐了陈忠和。 尽管作为陪练的名声并不显赫,陈忠和却果断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走进了国家队。 在那里,他主要负责模仿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国际强队的进攻手法。 陈忠和不仅反复观看比赛录像,还尽可能亲临现场研究对手战术,并在训练时为女排模拟对手的打法。 为了能够更加精准地完成任务,他对自己的发球训练要求严格,虽然经常让女排队员们疲于招架,但正是这样的训练强度,为1981年中国女排夺得世界杯冠军奠定了基础。 看着女排队员们捧起荣誉奖杯,陈忠和心中同样充满了无尽的自豪。 随后,陈忠和返回福建队担任主教练,累积了宝贵的教练经验,不久之后,他再次获召加入国家队,这一次他的角色换成了助理教练,他的国家队教练生涯,自此正式起航。 就在陈忠和的事业似乎柳暗花明之时,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沉重的玩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场飞来横祸让陈忠和的世界天旋地转。 随着兄长的不幸离世,他成了家族的独子,不得不肩负起家庭的重担。 进至1992年,悲剧再次袭来,陈忠和的配偶王莉莉在出差厦门时意外身亡,留下年幼的女儿。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陈忠和悲痛不已,当时中国女排正忙于备战巴塞罗那奥运会,尽管心如刀割,陈忠和依旧强忍悲痛,处理完后事便迅速返回北京,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之中。 最终,中国女排在这届奥运会上未能获得奖牌,陈忠和的心情也随之跌至谷底。 这时一个名叫李东红的女性悄然走入了他的生活。李东红,曾是福建女排的一员,目前在一家公司任职。 得知陈忠和所遭遇的不幸后,她主动伸出援手,并给予他极大的精神支持。 尽管李东红的父母极力反对她与这样一个离异且带孩子的男性在一起,但她依旧选择了坚持。1995年,两人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组建起一个温暖的新家。 陈忠和的女儿起初对这个新妈妈充满了抵触,常常闹脾气,甚至会扔掉李东红送的礼物。 但李东红并未因此而生气,反而更加耐心地对待孩子,用无尽的爱心与宽容慢慢地改变了她。 为了支持陈忠和的事业,即使怀孕,李东红也选择了流产。 1996年,陈忠和的母亲病倒,也是李东红一直在旁边无微不至地照顾。她用自己的行动,为家庭带来了温暖与力量。 1995年7月,陈忠和受郎平之邀,出任国家女排教练,从此走上了职业生涯的新阶段。 2000年,在悉尼奥运会备战期间,陈忠和的父亲病重,他却选择了坚守岗位,忍痛错过了与父亲的最后一面。 2001年,陈忠和正式成为中国女排的主教练,在他的带领和女排姑娘们的共同努力下,球队在2003年世界杯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连续夺冠,登上了世界女排之巅。 2009年,陈忠和辞去了中国女排主教练职务,回到福建投身于地方体育工作。 其一生充满了艰难险阻,但他从未屈服,始终保持乐观、坚定不移。 他将个人情感置于集体荣誉之后,展现了崇高的奉献精神。他对排球的热爱与坚持,令人敬佩。 陈忠和的故事不仅见证了一个体育人的奋斗历程,更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生命赞歌。

0 阅读:0
事友看过

事友看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