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农村到底是变好了还是更糟糕了! 从五八年开始实行人民公社化,到八十年代初期,这二十多年间,城乡差距并不大,反而有一段时间农村的生活更吸引城里人。 我有个舅公就是,听说村里有地分,工人的身份不要了,连夜提桶跑回老家来,还当了个小队长。 但从八十年代开始,城乡差距开始拉大。 一些农村人为了一个户籍“农转非”,为了能吃上“国家粮”,耗费了多少心血,想了多少门路,一旦“转了”,便如登天一般,请客三天祝贺的大有其人。 那个年代两个相爱的年轻人,因为户籍、身份不同而分道扬镳的也比比皆是。 记得路遥的小说《人生》跟《姐姐》,说的就是这样的事情。 很多下乡知青,本已经与农民结婚,成立了家庭,但为了返城,狠心把乡下丈夫或者妻子撇下,独自回城。 那时候乡下人羡慕的,城里人看病“实报实销”,但农村人找谁报销?生病了要么去赤脚医生那里开点散装药,要么只能是自己上山下河搞点土药方。 至于能不能好,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城里人有单位分房,农村人谁给分房? 城里道路安电灯,道路是国家给硬化的,农村人房子自己盖的,没有路灯,路是土的。 那时候的农村生活真是苦啊! 现在,城市发展了,开始反哺农村。 农村道路基本实现“硬化”,通了公交车,安上了路灯,农村危房改造给补贴,不用“交公粮”,不用交农业税,种地有“种粮补贴”。 农民对城市户籍不再那么仰望,更加珍惜农业户口,城乡青年结婚不再有那么大的障碍等等。 现在的农村,吃穿住是不愁的,但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也不容易,主要是没有太多的收入来源,想要讨生活,还是得背井离乡去城里。 当然,现在好像风向又有点变化,城里人开始羡慕农村人有宅基地,羡慕农村人没有太多的债务负担。 人不怕穷,就怕负债。 如果有一天城里讨生活没有那么容易了,会不会又出现一拨返乡种地的浪潮呢? 只是,你乡下老家的户籍还有吗,土地又荒芜了多少年了,还回的去吗?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农村到底是变好了还是更糟糕了! 从五八年开
有李就说事
2024-12-09 03:58:4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