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仗士兵也要吃饭,可是为什么古代一开战粮食就不够吃? 大家误会了一个概念,虽然平时士兵也要吃饭,但战争的时候消耗要高几倍,战时10000斤粮食能有四五千斤粮食到达前线都算超额完成目标了。 战时的粮食消耗跟平时部队驻扎时的消耗相比,我们要考虑两个个因素:运输的损耗、战争的意外损耗。 古代交通不便,没有高速公路、飞机火车,通常情况下,后勤是士兵人数的两倍左右,从筹集粮食到运输前线,本身的损耗就已经非常高了。粮食从后方运往前线,得靠人力、畜力一点点挪动。这路上,风吹日晒雨淋的,粮食难免会有所损失。 再加上路途遥远,中间可能还得经过几个中转站,每转一次手,粮食就得少一部分。所以,等粮食好不容易运到前线,往往已经所剩无几了。就像秦赵长平之战那样,秦国之所以能赢,除了自身实力强劲外,还因为他们切断了赵军的运输补给线。赵军粮食告急,战斗力自然就大打折扣了。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许攸对曹操的进言里也可以看出来,曹操能赢官渡之战,也是因为许攸给他带来了袁绍的情报,使其能够火烧乌巢,才逆风翻盘: “今袁氏辎重有万余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 也正是因为这种种原因,战时粮食消耗远远大于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