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裸露的电线缠在母亲手上,接通了电源,临死前母亲瞪大眼睛喊着幺儿,幺儿……”这是四川男子付白莲回忆杀害母亲宋芳时的场景。
四川男子付白莲,曾经视母亲宋芳为最重要的人,却最终亲手将她送向死亡。
他的回忆里,有悔恨,也有迷失,是什么让一个懂事孝顺的儿子走向了伦理的深渊?
2018年3月10日凌晨1点,付白莲站在自贡市沿滩区的母亲家中,他对母亲谎称自己买了按摩器,为她好好“放松”一下。
当母亲放下戒备坐在椅子上时,付白莲的手开始颤抖,他将裸露的电线缠绕在母亲的手指上,深吸一口气,接通电源。
伴随着母亲的痛苦喊叫,他又拿起木凳连续击打她的头部,直至她完全失去呼吸。
这样的场景,令人难以置信,这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精心策划。
童年时的付白莲,与母亲宋芳关系深厚,他的父亲早逝,宋芳靠捡垃圾养大两个儿子。
在邻里看来,这家人虽贫穷却温情满满,付白莲也的确努力上进,从学校毕业后远赴广州打拼,逐渐在城市里站稳脚跟,娶妻生子。
但城市生活的压力开始侵蚀他,在广州,买房是扎根的象征,也是人生的里程碑。
付白莲和妻子一直计划买房,却始终因资金不足而搁浅,母亲曾为他购买了一套婚房,但即便卖掉,也只能填补部分首付款,他仍有40万元的缺口。
与此同时,付白莲请求母亲到广州帮忙带孩子,母亲起初答应了,但在大城市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因难以适应选择返回老家。
母亲的选择刺痛了他,他觉得母亲不愿为他分担责任,甚至开始认为母亲偏心哥哥,这种埋怨与误解如同毒药,渐渐腐蚀了他对母亲的感情。
2017年11月29日,付白莲在广州为母亲购买了一份保额40万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从这一刻起,他的内心便种下了罪恶的种子,他多次在网上搜索“意外险赔偿规则”“如何伪造意外死亡”,为实施计划做足了准备。
2018年3月9日,付白莲从广州飞回成都,再转乘大巴车返回自贡。
他没有告诉任何人他的行程,甚至母亲都以为他还在广州,当天晚上,他悄悄潜入家中,等待实施计划。
次日凌晨,母亲被害,付白莲将尸体搬到厨房,伪装成意外触电。
他烧毁了吹风机和插线板,清理了现场的血迹,以为这一切能瞒天过海,可他没有料到,伪装得再精细,也难逃法网恢恢。
邻居闻讯报警后,警方迅速展开调查,表面上看,现场像是意外事故,但诸多细节却透露出不寻常之处。
老人赤脚倒地,拖鞋却整齐地摆放在旁边;厨房门外血迹虽被清理,却留下了痕迹。
更重要的是,二楼卧室发现了窗帘上的血迹和墙壁上被擦拭的痕迹,明显是第一案发现场。
警方通过监控发现,付白莲案发前一天已回到自贡,而他的手机中竟有大量关于意外险赔偿和犯罪伪装的搜索记录,所有证据将矛头指向了这个看似平静的男人。
面对铁证,付白莲最终供认不讳,他承认,为了获取40万元保险金,他选择了杀害最亲近的母亲。
这样的悲剧并非第一次发生,2012年,四川一名名叫罗筱闵的法学专业大学生,也因家庭矛盾将母亲残忍杀害。
罗筱闵因职场性骚扰辞职后,隐瞒真实原因准备考研,却被母亲误解为“不懂事”“吃不了苦”,在长期的埋怨和指责中,母女关系变得紧张。
一次争吵中,罗筱闵在情绪失控下,用水果刀刺向母亲,导致母亲死亡。
事后,她试图肢解遗体并伪装成精神病患者以逃避法律制裁,最终,她被警方抓获并依法审判。
这两个案件有着不同的背景,但都源于家庭矛盾的激化和沟通的缺失。
家庭本应是温暖的港湾,为何成了罪恶的温床?罗筱闵因屈辱而崩溃,付白莲因经济压力和误解走向疯狂。
他们的选择令人心痛,但也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家庭中的误解为何没有被化解?经济困境为何会压垮亲情的纽带?
沟通是维系家庭关系的桥梁,而这座桥一旦断裂,便只剩下痛苦。
罗筱闵如果坦白辞职原因,或许能得到父母的支持,付白莲若选择与母亲和解,也许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2019年7月3日,自贡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付白莲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021年2月24日,他的死刑被最高法院核准并执行,这一判决,不仅是法律对罪行的公正审判,也是对人性底线的强烈警示。
而罗筱闵,作为一名法律专业的学生,从弑母到分尸再到伪装精神病,每一步都精心策划。
她的行为同样挑战了法律和伦理的底线,无论如何,悲剧已不可挽回。
付白莲的母亲,在最后时刻喊出的“幺儿”二字,是痛苦,也是宽恕,而这份宽恕,也未能唤醒他的良知。
罗筱闵的母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或许也不曾想到女儿会挥刀相向。
这些悲剧提醒我们,亲情是脆弱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家庭中的矛盾或许不可避免,但选择如何化解,往往决定了一个家庭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