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1983年,那时的中国刚刚迈开改革开放的步伐,整个社会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

佳霖过去 2024-11-28 10:49:47

时间回到1983年,那时的中国刚刚迈开改革开放的步伐,整个社会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国家经济慢慢好转,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另一方面,一些问题也开始冒头,特别是犯罪活动的增多,让大家都很担心。为了能让社会更加安稳,中央决定开展一场全国范围的打击犯罪行动,人们习惯叫它“严打”。这场行动就是要用法律的武器,狠狠打击那些犯了大罪的人,特别是那些仗着自己有点背景就为非作歹的家伙。 就在这一年9月,有个让人吃惊的消息传遍了全国:朱德元帅的孙子朱国华,因为干了坏事,被判了死刑,执行了枪决。朱德元帅啊,那可是咱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功臣,他的名字在中国那就是响当当的。可谁能想到,这么一位大英雄的后代,竟然走上了犯罪这条路,真是让人心里难受,也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议论。老话说得好,“好人有好报,坏人有恶报”,朱国华这事儿,就是把这句话给活生生地演出来了。1983年9月17日,一个挺平常的日子,康克清和平常一样,打算出门去单位。她穿着简简单单的衣服,走路稳稳当当,脸上一点特别的表情都没有。司机刘师傅早就在家门口等着了,一见康克清出来,就赶紧帮她打开车门。等康克清上了车,她心平气和地跟刘师傅说:“刘师傅啊,我孙子犯了事儿,昨天给处决了。” 刘师傅一听这话,愣了一下,但很快反应过来,小声地问:“康阿姨,您……您还好吧?”康克清轻轻一笑,说话还是很平静:“我挺好的,这是他自己作孽的下场。咱家的老规矩,谁做错了事,就得担责。”康克清之所以能够保持平静,是有原因的。在朱德元帅的家里,一直都有种既简单又认真的气氛。朱德经常对孩子们说:“我所有的荣誉都是人民给的,你们别想靠我的成就过活,否则就成了享福的少爷。”这话就像路上的明灯,给家里人指明了方向,让他们随时都保持清醒,别被名利迷了心窍。 到了1976年,朱德元帅离世,家里那位严格的父亲也不在了。也正是在这一年,19岁的朱国华离家,被安排到铁路局工作。一直以来,朱国华都是在家庭的呵护下长大,这是他第一次自己去面对复杂的社会。他发现,自己走到哪里都有人客气几分,送礼请客的人一个接一个。慢慢地,他开始觉得,身为“朱德元帅的孙子”真不错。 没有了长辈的管教,朱国华就像一匹脱缰的马,再也收不住。他开始沉迷于吃喝玩乐,和一些社会上的人混在一起。上班也是时去时不去,有时候甚至整晚都不回家。工厂的领导对他的行为非常不满,批评教育了他很多次,但他都不当回事,有时还用爷爷的名头来压人,让领导都感到很棘手。朱国华在社会上混,交了些不三不四的朋友,他们总撺掇朱国华去搞些花花事儿,寻开心。朱国华半推半就,就这么走上了歪路。他租了栋二层小楼,整天带着女人进进出出,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还有些坏人看上了朱国华,经常拉他去胡混,教他骚扰正经女人。朱国华就像是条小船,在欲望的大海里越漂越远,最后翻了船。 1983年夏天快过完的时候,天津的太阳穿过厚厚的云,照在这座北方港口城市的每个角落。可在这看似平静的背后,一场大事正在悄悄准备。八月的一天,天津市看守所门口挤满了记者和老百姓,气氛紧张得很。朱国华,就是朱德老将军的孙子,还有另外几个被说成犯了“流氓罪”的军地干部的孩子,都被带到了看守所。这事儿一传出来,社会上立马炸了锅。朱国华的家世让这事儿更引人注意,好多人对“严打”到底是咋回事,力度有多大,都好奇得不行,也疑惑得很。 慢慢地,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朱国华身上。1983年9月17日,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发了封让全市都震惊的《公开信》。信上说,朱国华被定为“流氓、强奸团伙的头儿”。罪行公布出来,真是吓人一跳:“朱国华用暴力强奸了八个年轻女人,没成功的还有四个,玩弄、糟蹋了七个,还猥亵了六个,总共害了二十五个女人……他大白天的就敢对女人强奸、欺负,做的事太狠了,大家都特别生气,证据也确凿。”这封公开信一出,就像是在告诉全城的百姓一个板上钉钉的事儿。朱国华做的事,不仅狠狠伤害了女性的权利,简直就是对大家心里那道道德防线的直接挑衅。康克清听到这事儿,心里五味杂陈。作为奶奶,她心疼孙子走到这一步,又怪自己平时没管好;可作为朱德的夫人,她记得丈夫的教诲,一点都不能忘。咱人民的军队,哪能容得下这种强奸犯?康克清心里有数。 康克清在单位还是跟以前一样,工作安排得妥妥当当,同事们一点都看不出她有啥不对劲。她还是照常处理着手头的事情,特别认真负责。不过,她心里那股子波澜,却始终没法平静下来。朱德生前的那些教导,尤其是那句“咱们的子孙后代,得永远记住,人民的利益最大”,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刀子,一直在她心里头搅和。

0 阅读:25
佳霖过去

佳霖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