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3年的时候,侯君集这位大将军对李世民那是忠心一片,李世民也特别看重他,甚至还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一样尊敬。可让人没想到的是,有一天李世民竟然下令要杀光侯君集全家,不过他又悄悄地把侯君集的老婆孩子保护了起来。 那一年,唐朝正是贞观之治的黄金时期,李世民治国有方,心胸开阔,大家都非常尊敬他。那时候,有很多厉害的大将军,侯君集就是其中一个,他还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的一个呢。侯君集不仅在战场上立下很多大功,在朝廷做官也做得很好,李世民对他特别信任和看重。但可惜的是,侯君集晚年因为做了不少错事,最后走上了绝路。老人们常说:“骄傲会让人吃亏,谦虚能给人带来好处。”这话在侯君集的故事里体现得明明白白。侯君集早些年,因为打仗厉害,又有政治头脑,得到了李世民的大力称赞。可是呢,等他手里的权力越来越大,心思也就慢慢变了,最后落得个凄惨的下场。 侯君集啊,他是唐朝凌烟阁上那二十四位大功臣里的一个,但他的所作所为,却让晚年的李世民再也不愿意去看凌烟阁了。年轻的时候,侯君集喜欢射箭,可他心浮气躁,学了点皮毛就不学了,还到处显摆自己有多勇猛。可李世民不一样,他眼光独到,看出了侯君集是个可造之材。说起来,李世民看人的眼光真是一绝。侯君集这人,不光是打仗厉害,玩政治也是一把好手。635年的时候,吐谷浑老来骚扰唐朝边境,李世民火了,决定打过去。他让李靖当主将,侯君集当副将。侯君集挺有想法,说打仗得快,得打敌人个措手不及。李靖一听,觉得有理,就派了轻骑兵,带着干粮,嗖的一下就跑到敌人后面去了。 吐谷浑的军队哪见过这阵仗,吓得四散奔逃。他们还烧草原,想让唐军没草喂马。可侯君集是个倔脾气,非说要追。李靖又听了他的话,带着大军就追。路上那叫一个苦啊,士兵们只能吃雪、喝马血。但就这么追了两千多里地,愣是把吐谷浑的主力给灭了。 打胜仗回来,李世民高兴坏了,封侯君集为陈国公,还让他当礼部尚书,管全国选官的事儿。侯君集虽然读书不多,但人家肯学,又公正,大家都夸他。李世民也越来越信任他,给了他不少重要任务。可惜啊,后来侯君集的表现,让李世民特别失望。公元640年,李世民派侯君集去攻打高昌。侯君集带着大军走了两千多里的路,穿过茫茫沙漠,终于打下了高昌城。高昌是个丝绸丰富的地方,金银财宝多得是。侯君集觉得自己功劳大,就把这些财宝都私自收下了。他的手下看到后,也不顾军纪了,纷纷去抢财宝。侯君集心里知道,但怕士兵们说他带头乱来,就没敢管。 这事儿传回了长安,李世民火冒三丈。大臣们都上书要求重重处罚侯君集。虽说侯君集有战功,连中书侍郎岑文本都帮他说话,但李世民最后还是网开一面,放了他一马。可侯君集不但不感激,还觉得特别憋屈。他觉得自己立了这么大的功,就因为贪点钱就被关起来,心里全是怨气。 到了643年,魏王李泰越来越受宠,太子李承乾的地位受到了严重威胁。李承乾压力山大,生怕太子之位被抢,就偷偷计划造反。他知道侯君集对皇帝有意见,就通过女婿贺兰楚石去拉拢侯君集。贺兰楚石既是太子的手下,又是侯君集的女婿,就成了两边的牵线人。李承乾去找侯君集,想拉他入伙。侯君集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还拍了拍胸脯对李承乾说:“我这人,手底下有千军万马,随时听你调遣。”不过,侯君集加入太子这边后,整天心事重重,晚上也睡不好觉。他老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劝他去向皇帝认错,可侯君集倔得很,就是不听。 没多久,李承乾要造反的事就露馅了。贺兰楚石为了自己不受牵连,赶紧跑去跟皇帝告发了自己的老丈人。侯君集又被关进了大牢,这回证据确凿,他也没话可说,只能认罪。李世民心里虽然难受,但大臣们都盯着呢,没办法,只能下令处斩侯君集。李世民把侯君集叫来,眼含热泪地对他说:“我必须杀你,可我以后不会再上凌烟阁了,因为一看见你的画像,我心里就难受。”侯君集后悔得不行,一边哭一边回答:“多谢皇上开恩,我死而无憾了。”说完,他就从容不迫地走向了刑场,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不过,李世民对侯君集还是手下留情了。在处决侯君集的同时,他暗中放过了侯君集的妻子和一个儿子,给他们留了条活路。这事儿既显示了李世民的仁慈,也是对侯君集一辈子功劳的肯定。虽说侯君集晚年犯了错,但他前半辈子还是挺值得人们记住的。侯君集这辈子,就像一场大戏,有高光时刻,也有黯淡时分。年轻时,他靠着过人的军事本事和政治头脑,赢得了李世民的重用,成了唐朝的重要人物。但随着手里权力越来越大,他的心思也变了,最后因为贪钱和想造反,落得个凄惨下场。
643年的时候,侯君集这位大将军对李世民那是忠心一片,李世民也特别看重他,甚至还
佳霖过去
2024-11-27 12:14:49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