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那会儿,刘胡兰的继母胡文秀正讲着刘胡兰的故事呢,突然,台下有人冲着胡文

佳霖过去 2024-11-27 12:14:50

1968年那会儿,刘胡兰的继母胡文秀正讲着刘胡兰的故事呢,突然,台下有人冲着胡文秀大声嚷嚷起来:“瞧瞧,就是她害的,刘胡兰才会被抓走!” 那时候的中国,正处在文化大革命的风头上,到处都乱糟糟的,人心也不安稳。大家对过去的事儿,一会儿一个说法,变来变去的。刘胡兰啊,那可是抗日时候为了国家牺牲的女中豪杰,成了那时候大家心里的榜样。她的故事传得到处都是,让好多年轻人心里头燃起了革命的火。可话说回来,历史这东西,复杂着呢,英雄的背后,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1947年,15岁的刘胡兰在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壮烈牺牲,她的故事很快就在全国传开了,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大英雄。不过,日子久了,关于刘胡兰的一些小事儿也慢慢被人挖了出来,这里面还包括一些不同的声音。特别是对她的继母胡文秀,有人开始有了不一样的看法。这不仅仅因为胡文秀是刘胡兰的继母,身份有点特别,更因为她在那段日子里的所作所为。 那时候,家里的事和外面的地位总是连在一起的,能决定一个人的命数。就像老话说的:“世事多变,人心难测。”胡文秀的日子因此过得特别不容易。她一边要承受失去亲生女儿的伤心,一边还要应对外面那些闲言碎语。这些闲话不光让她心里难受,也让她开始重新琢磨自己的人生。1968年冬天,天气冷得让人直打哆嗦,胡文秀站在文水县刘胡兰纪念馆的讲台上,给来参观的人们讲刘胡兰的英雄故事。她讲得特别认真,也特别有感情,就像每个字都是从心底里蹦出来的,满是对女儿深深的想念。下面的人都静静地听着,眼睛里都是对刘胡兰的佩服。可就在胡文秀讲到刘胡兰被抓的那段时,突然,台下乱了起来。有个声音特别刺耳:“瞧,就是因为她,刘胡兰才被抓住的!” 这话就像一道雷,一下子劈中了胡文秀的心。她抬头一看,发现有几个人正怒气冲冲地盯着她。接着,周围开始议论纷纷,有的人还大声骂起胡文秀来。胡文秀感觉头一晕,低下头,眼泪默默地流了下来。她心里明白,这时候,所有的坚强和勇敢都不见了。 胡文秀想起了1937年,那一年,她和刘胡兰的命运都变了。那时候,刘胡兰的妈妈去世了,留下刘胡兰和她妹妹。胡文秀觉得刘胡兰的爸爸老实又善良,就嫁到了这个家。她不像有的妈妈那样,对不是亲生的孩子不好,她把刘胡兰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她知道读书有多重要,所以坚持让刘胡兰去上学,尽管那时候大家都不太重视女孩子读书。刘胡兰原来叫刘富兰,刚上学时,妈妈胡文秀特地用纸片做了个本子给她,还在上面写了个“胡”字,以此表达对宝贝女儿的疼爱。在学校里,刘胡兰开始读书识字,还学了算术。但好景不长,因为战乱,学校只能关门了。胡文秀没有灰心,她就在家里的纺车石板上,撒上石灰,教刘胡兰认字。她教刘胡兰写“八路军”、“胜利”这些词,这些简单的字在刘胡兰心里悄悄种下了爱国的种子。 慢慢地,刘胡兰长大了,开始接触到更多的革命道理。有一次,她和好朋友金仙玩的时候,认识了金仙的舅舅。知道他是八路军的人后,刘胡兰就缠着他讲英雄故事。她听得入了迷,特别佩服那些为了国家牺牲的英雄。从那以后,刘胡兰就想着要为抗战做点贡献。 1937年,八路军在刘胡兰的村子里成立了爱国宣传小组,想让更多的村民一起抗日。很多家长怕孩子出事,都把孩子藏在家里。但胡文秀支持刘胡兰加入宣传队。她知道,女儿心里有一股强大的力量,那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的爱。刘胡兰参加了宣传队,干劲儿十足,啥活动都冲在前面,贴标语、搬东西、送情报,一门心思扑在了抗日上。她和队友们悄悄干掉了给敌人通风报信的石佩怀,给乡亲们出了口恶气。这事儿让乡亲们很高兴,可敌人却气坏了,开始疯狂报复。没多久,阎军就进了村,挨家挨户地搜人。 八路军收到消息后,商量着让一部分人先撤,剩下几个继续探听消息。刘胡兰说啥也不愿意走,觉得自己得多为革命出点力。胡文秀心里担心女儿,但还是支持了刘胡兰的决定。那几天,她眼皮直跳,总觉得要出事,就劝刘胡兰:“兰儿,要不你去山上躲躲吧,我这心里不踏实……”刘胡兰却安慰她说:“妈,您别担心,我会听上面的安排,不会随便跑的。” 到了1947年1月11日晚上,刘胡兰接到上级要转移的通知。可还没等她收拾好东西,第二天一早,阎军就让全村人都去村南的观音庙集合。胡文秀想着金钟嫂刚生完孩子不用去,想让刘胡兰趁这个机会躲一躲。可刘胡兰怕连累了别人,毅然跟着大伙儿去了观音庙。在观音庙那儿,敌人一眼就瞅见了刘胡兰,立马就把她给抓了。张全宝,那阎军的军官,长得一脸凶相,对刘胡兰又是恐吓又是诱惑。他用麻绳捆住刘胡兰的手,逼她说出其他同志藏哪儿了。可刘胡兰一点不怕,瞪大眼睛狠狠地看着张全宝,还往他脸上吐了口唾沫。张全宝气坏了,甩手就给了刘胡兰几个大嘴巴子,把她狠狠地摔在地上。

0 阅读:48
佳霖过去

佳霖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