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2月,石友信召集军官开会,要替哥哥石友三报仇,讨伐高树勋。正当石友信

酒馆茶色 2024-11-25 19:43:59

1940年12月,石友信召集军官开会,要替哥哥石友三报仇,讨伐高树勋。正当石友信气势汹汹的讲话时,一个军官走来,对着他脑袋就是一枪。

1940年冬天,河南濮阳寒风凛冽。夜幕降临时,69军的临时会议室却灯火通明。石友信气势汹汹地站在主座,召集手下军官开会。他的目标只有一个:替哥哥石友三报仇,讨伐高树勋。然而,这场会议的结局却令人意外——石友信没有等来支持,反而命丧当场。

为什么这场会议变成了石友信的绝命时刻?一切还要从石友三的死亡说起。

石友三,民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军阀,以反复无常和投机取巧著称。他从冯玉祥的西北军起家,成为“十三太保”之一,却在关键时刻多次背叛自己的恩主。1929年,他为了保存实力,先是倒戈蒋介石,又转头炮轰南京,再度投靠阎锡山,几年间反复无常,让所有人对他既敬又怕。

到了抗战时期,石友三彻底丧失了民族大义。他不仅与日本特务勾结,还私下签订“互不攻击协议”,甚至策划投敌以换取伪政权的地盘。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的行为引发了众怒。蒋介石密令高树勋“制裁”石友三,而高树勋最终选择在1940年12月1日,以兄弟之名将其引到新八军军部,将石友三活埋在黄河岸边。

石友三的死让整个69军陷入动荡。他的弟弟石友信心怀愤怒,认为高树勋阴险狡诈,不仅害死了哥哥,还夺取了他在军中的威信。于是,他决定召集手下,策划一次复仇行动。

会议当天,石友信站在桌旁,挥舞着拳头,愤怒地控诉高树勋的“阴谋”。他大声说:“石家兄弟何其冤屈!今天我们不为自己正名,来日何以立足?”他的声音震耳欲聋,可在场的军官们却面露难色。

他们心中清楚,石友三早已众叛亲离,高树勋的行动不过是替天行道,石友信的复仇不过是痴人说梦。

就在石友信越发激动之时,一个身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这是毕广垣的副官,一个年轻的少校。他神色平静地走向石友信,仿佛只是想与他讨论几句。石友信见状,眉头微皱,却并未在意。然而,就在下一秒,年轻的副官突然从腰间抽出手枪,对准石友信的脑袋,扣动了扳机。

一声枪响划破了夜空,整个会议室顿时陷入死寂。石友信的眼睛瞪得滚圆,踉跄几步,摔倒在地,血流满地。他至死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手下竟然会对自己下如此毒手。

会议室的军官们神色各异,有的后退几步,有的低头不语,显然对此早有预料。年轻的副官收起手枪,冷冷说道:“石友信煽动内战,意图破坏抗日大局,他的死是民心所向。”他转身离开时,没人敢阻拦。

其实,石友信的死亡并不意外。石友三的倒行逆施早已让他和石家在军中众叛亲离。69军内部派系林立,多数人对石友三和石友信不满已久。再加上石友三与日军勾结的铁证,使得军中高层早有清算之意。石友信试图延续哥哥的影响力,却低估了人心向背。

高树勋在得知石友信被杀的消息后,只淡淡地说了一句:“乱世之中,自有清算。”这话看似平淡,却道尽了民国军阀斗争的残酷。

石友信的死,也成为民国乱世的一个缩影。在那个年代,忠诚往往是一种奢侈,个人利益才是许多人心中的真理。而石友三的投机与背叛,石友信的盲目复仇,最终将石氏兄弟送上了历史的审判台。

0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