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虎式”有多狂?后期不换76炮!

柯柯基看武器 2024-11-23 17:39:05
二战期间,受战场环境和实际需求的影响,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没有投入一个装甲师。至1945年初,美国在太平洋前线仅部署了十三个独立坦克营(每个营所辖的坦克数量实际仅次于日军的一个战车联队) ,用于对付当时岛屿上有限的日本战车部队已经绰绰有余。 战争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主要采用的是配备柴油引擎的M4A2型,而美国陆军则多采用M4A3型,个别单位也装备有M4A1或更早期的型号。 由于战场上的对手,主力战车性能长期维持在轻坦水平,导致太平洋战场上的“谢尔曼”坦克,对于穿甲性能几乎没有额外要求,M3型75毫米坦克炮(高爆弹威力更佳)足以打遍太平洋。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配备有M1型76毫米长身管坦克炮的“谢尔曼”几乎被全部运往了欧洲战场(或援苏)。 事实上,直到太平洋战争后期(1945年初),美军配备76炮的装甲单位也仅有六个(自行式)坦克歼击营,它们分别是:第632(配M10)、第637(配M18“地狱猫”)、第640(配M10)、第671(配M18“地狱猫”)、第806(配M10)及第819(配M10)坦克歼击营。 在盟军占领日本本土之后,M4A3E8以及M24“霞飞”等欧洲战场后期装备的全新型号的战车才陆续抵达亚洲。
0 阅读:174
评论列表
  • 2024-11-23 18:46

    还不如加强一下侧面装甲,1.5英寸并不靠谱。[无奈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