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月,一份绝密情报摆在了蒋介石桌子上:罗布泊的原子弹实验已进入试爆阶段

市井老李 2024-11-21 12:11:16

1962年1月,一份绝密情报摆在了蒋介石桌子上:罗布泊的原子弹实验已进入试爆阶段,他表情慌乱,连忙召来儿子蒋经国,张口就是“种子计划要重启”。

种子计划是什么?它与大陆的原子弹研发又有什么关系?

(参考信源:南方周末——蒋介石曾令秘密研制原子弹——密电往事2007-09-24)

时间回到1945年,日本投降,世界格局大洗牌。

老蒋敏锐地嗅到了核武器的巨大潜力,他开始盘算着,中国也得搞出这玩意儿。

于是,“种子计划”应运而生,目标是培养中国自己的核武人才。

他拉来了当时国内一批顶尖的科学家,像俞大维、曾昭抡、吴大猷、华罗庚这些大佬,成立了“原子能研究委员会”,开始暗中布局。

老蒋的想法是,先把这些人送到美国深造,学成归来再为我所用。

他甚至掏出了10万法币作为经费,可见他对这事儿的重视程度。

然而,甫一站上美利坚的土地,未曾预料的状况便发生了。

对方出尔反尔,竟拒绝外国人涉足原子弹研究机构。

追本溯源,在于彼时正值国共内战之际。

眼见国军接连溃败,美国政府忧担心即便让国民党掌握了研制技术,一旦内战彻底失败,这些关键数据最终会落到共产党之手。

为了保险起见,先暂停之前的约定。

屋漏偏逢连夜雨,财政方面,由于军费开支像流水一样往外淌,国库都快被掏空了。

研制原子弹这一极度耗费资金的项目,终归被暂且搁置。

白崇禧曾提议设立“原子物理研究所”,并申请拨款逾 240 万美元,然而老蒋却批示“从缓办理”。

“种子计划”还没来得及生根发芽,就枯萎在了战火的硝烟中。

转眼到了1962年,老蒋收到情报,说共产党在罗布泊的原子弹实验已经到了试爆阶段。

此刻,他心急如焚。

共产党的核武器要是搞出来了,那他在台湾的日子可就更难过了。

于是,他重启了核武计划,这次取名叫“新竹计划”。

老蒋明白,单靠自己搞原子弹太难了,得找外援。

他派人去联系以色列的“原子能计划之父”大卫·伯格曼,希望得到技术支持。

与此同时,竟悄然从南非谋取了一千吨铀矿石。

为了掩人耳目,对外宣称是派船队去南极捕虾。

在老蒋的强力推动下,“新竹计划”进展神速。

一座4万千瓦的重水反应堆秘密建成,核武研发团队也逐渐成型。

另一方面,蒋氏竟妄图扰乱大陆原子弹的研发进程。

1963 年 9 月,蒋经国谨遵父命赴美,向肯尼迪总统进言:倘若美国应允,台湾会派遣数百名突击队员,以空降之式袭击大陆核设施。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就在肯尼迪点头答应不久,一场刺杀惊动了世界,蒋介石父子的计划也被迫搁浅。

不甘心的老蒋又找到了新任美国总统约翰逊,但他却并不支持对大陆核设施予以打击,因为这样做会影响越战,引火烧身。

为了安抚老蒋,约翰逊拿出了中情局给出的绝密情报——1960年苏联就已经把所有的核专家撤走了,单单依靠大陆自己的专家是造不出原子弹的。

碍于美国方面的压力,蒋介石父子最终还是屈服了,交出了研发资料,封存了所有设备。

回顾老蒋的两次核武计划,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背后的原因却各有不同。

“种子计划”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外部因素,比如美国的政策变化和国内的战乱。

而“新竹计划”的失败,则更多是因为美国的有意干预,以及老蒋团队内部出现叛徒。

这两个计划的共同点是,老蒋都表现出了对核武器的强烈渴望。

但“种子计划”的重点是培养人才,而“新竹计划”则更注重快速获得核武器。

两种不同的策略,最终都未能实现老蒋的核弹梦。

1975年,老蒋带着未竟的核武梦离开了人世。

颇为巧合的是,就在他离世的次日,以色列的伯格曼竟也告别人世。

这似乎象征着老蒋核武计划的彻底终结。

然而,蒋经国始终未曾言弃。

他把核武研发转入地下,而且野心更大,不仅要搞原子弹,还要搞导弹、核生化武器。

在他的领导下,台湾的核武计划一度接近成功。

但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

1988 年,核武研发团队关键人物张宪义竟叛逃至美国,还携走诸多机密资料。

此行为令人震惊,给相关领域带来极大损害。

第二天,蒋经国突发疾病去世。

父子两代人,半个多世纪的核武梦,最终化为泡影。

老蒋的核武故事,是一个充满野心、执着,但也充满无奈和悲剧色彩的故事。

失去了人民的支持,他的核武梦,从开始就注定是一场无法实现的幻梦。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