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易中天品三国》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一股正史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寻三国时期的真相,而不是只从《三国演义》中管中窥豹。 易中天在节目上纵论天下,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的细微末节,品察人性,力求最大程度上还原出真实的曹操和刘备等一众三国英雄。 对于那些历史名场面,易中天总是会有他独到的见解。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叫作“青梅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故事的大概,是汉献帝刘协准备发动宫廷政变,推翻曹操的统治,于是将衣带诏给了老丈人董承。董承临危受命,找来一批志同道合的盟友,刘备就是其中之一。 刘备与董承歃血为盟,发誓要诛杀曹操。 临走前,刘备还嘱咐董承,一定要小心行事,不要引起曹操的怀疑。于是,刘备回家后开始种菜,以韬光养晦。 刘备种菜时,曹操突然派人来请他。刘备到曹府,曹操的第一句话就是:“将军在家干的好大事!” 吓得刘备惶恐不安,还以为是衣带诏事件败露,好在下一句曹操是问刘备为何在家种菜。 坐下后,曹操讲了望梅止渴的故事,两人青梅煮酒,品论英雄。说着说着,天上突然响起一个炸雷,而曹操又正好谈到:“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刘备大惊失色,连筷子都吓掉了。曹操的这句话,意思就是未来跟他争天下的,就是刘备。自那以后,刘备离开曹营的心愈发迫切,于是主动请缨,接下来追击袁术的任务,算是彻底离开了曹操。 《三国演义》的这段写得十分精彩,还选入了语文课本。而从历史的角度说,大体真实。 曹操的那句“天下英雄”还有董承受汉献帝衣带诏,这都是《三国志》中明确记载的。 当然,如果真如《三国演义》所写,衣带诏还只是在密谋阶段,而刘备被曹操的一句话吓得掉了筷子,还落荒而逃,不符合他的人设。 但易中天认为,《三国演义》为了增强戏剧性,是把逻辑顺序颠倒了。 《三国志》记载:“车骑将军董承,受献帝衣带中秘诏,当诛曹公,先主未发”,也就是说刘备一开始并未参与到衣带诏中。 碰巧此时曹操不知为何,跟刘备说了这句话“适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于是刘备“与承等同谋。” 所以,是曹操先跟刘备说了那番话,而刘备才参加了衣带诏事件。 不过这样看来,刘备的人品似乎有了问题,他和董承赌咒发誓,立下义状,可他只听见曹操的一句话就溜之大吉。 但在易中天眼里,刘备这不是跑路,相反他是一个英雄。曹操说了那句话,戳穿了刘备,让他觉得不能继续韬光养晦。既然是英雄,就不会心甘情愿地寄人篱下。而他在外起事,也是为了呼应董承受衣带诏发动宫廷政变除掉曹操。
曾几何时,《易中天品三国》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一股正史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寻三国
玮宏看历史
2024-11-20 22:04:3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