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德军:五大装甲集群出击
柯柯基看武器
2024-11-16 15:03:46
1941年,德军在东、南两条战线上,总计投入了五个装甲集群。其中,四个(第1、2、3、4装甲集群)位于东线战场,一个(非洲装甲集群)投入到北非战场。
作为集团军级兵团,装甲集群通常下辖有数个装甲军。若从所辖单位的建制级别上看,其与集团军并无二致。不过,之所以称其为集群,是因为其与集团军以及后来的装甲集团军依然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事实上,装甲集群属于战役集群中的一种。所谓战役集群,就是为实施某一作战行动或达成某一战役目标而临时编组的军级/集团军级兵团,因此其具有一定的临时性质。
相比于(集团军等)常设兵团,战役集群通常没有常设指挥部、直属部队以及独立的后勤保障系统。战役行动一旦结束,集群内的作战单位也将各自归建,而集群司令部也会随着战役行动的结束而被撤销。
作为德军中的摩托化快速兵团,首个装甲集群于闪击法国前夕被正式组建起来(集群通常以军事主官的名字来命名,如“克莱斯特”装甲集群)。但由于是临时编组,导致装甲集群并没有独立的后方兵站(即军需物资的补给与转运基地)。这一情况,导致各装甲集群的物资补充,需要所辖单位借助各自原属集团军(常设上级)的兵站系统来完成。
如此一来,各装甲集群的后勤供给就变得十分脆弱。以1941年的北方集团军群为例,由于其所辖的第4装甲集群,在后勤补给方面严重依赖友邻集团军的兵站,导致各单位在物资分配上,一度出现了“扯皮”甚至是瓜分情况的发生(分配给第4装甲集群的物资遭到第16、18集团军的拦截与扣留)。为此,分配给装甲集群的物资一度需要兵力护送,以防沿途受到拦阻。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北方集团军群当时还是巴巴罗萨行动期间规模最小的一个战略兵团。而由于攻占目标(列宁格勒)距离进攻出发地也相对较近,该集团军群也是当时的三路大军中,补给难度最小的一个。在如此情况下,所辖装甲集群的物资分配都尚且如此,中路、南路各集团军群的实际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应该说,在早期闪击法国及西欧的作战行动中,由于突入距离相对较短且战役持续时间不长,装甲集群存在的弊端并没有被完全显露出来。然而,面对辽阔的东欧大地,原先的问题被成倍地放大了。
此外,再加上德军的摩托化运力不足,最终导致装甲集群难以完成既定战略目标。在战线趋于稳定之后,各装甲集群陆续增设了永久性司令部、后方兵站及兵团直属部队,最终变身为真正独立的装甲集团军。
0
阅读:373
Agnostic
没文化就要多读书,DAK的Korps是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