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命如草芥!”11月5日,一老人在药店结账时突然倒地,浑身抽搐。谁曾想到,老板

肆时说说 2024-11-13 23:18:06

“人命如草芥!”11月5日,一老人在药店结账时突然倒地,浑身抽搐。谁曾想到,老板看到了,既没有上前救治,也没有询问病情,最终老人在抽搐10分钟左右去世。事发后,老人家属愤怒不已,但药店老板的说法让人不敢相信……

11月5日下午,已经70多岁高龄的老王,像往常一样来到家附近的药店买药。他慢慢走到柜台前,对药店员工说:"小姑娘,给我拿盒降压药。"

见状,药店员工小李熟练地取出药品,递给老王:"老人家,这是您要的药,一共52元。"

听到这句话,老王掏出钱包,数出几张皱巴巴的纸币,颤颤巍巍的递给对方,等待对方找零。一切都进行的很顺利,可谁承想,就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突然感到一阵眩晕。

"我...我..."老王刚想说话,整个人就失去平衡,重重地摔倒在地,身体开始不受控制地抽搐,同时嘴角涌出些许白沫,眼白外翻,整个人看上去很是痛苦。

药店内的顾客们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了一跳。小李更是惊慌失措地看着倒地的老人,不知所措。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有人反应过来,大声喊道:“还愣着干什么,快...快叫救护车啊!”

这时,小李这才回过神来,赶紧拿起电话拨打120:"喂,急救中心吗?这里有位老人突然倒地了,地址是..."

然而,接下来的近10分钟里,药店内竟无人上前施救。有人担心自己不懂急救知识会而弄巧成拙,有人则害怕卷入不必要的麻烦,更有甚者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站在一旁看好戏。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老王依然躺在冰冷的地板上。终于,救护车和警察同时赶到了现场。医护人员迅速为老王进行急救,并将他送往医院。然而,遗憾的是,经过医院的全力抢救,老王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

消息传开后,老王的家人悲痛欲绝。在悲伤之余,他们也在质疑,在那关键的10分钟里,为什么没有人伸出援手?如果药店的人能早点施救,或许就不会这样了!

对此,药店工作人员表示,不是不想救,而是不敢救。且不说自己有没有救人的能力,就算有,如果把老人救起后,对方反过来讹诈,倒打一耙说是药店工作人员把他推倒的,因此索要高额赔偿,怎么办?

好家伙,这明摆着就是推诿扯皮!老王的家属必然不会接受这个解释,他们一气之下将药店告上法院,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费,以及对不施救行为追责。

虽然目前案件还没有后续进展,但这件事也很快在网上引发热议。有网友指责药店人员冷漠无情,认为作为医药从业人员,应该具备基本的急救常识。也有人表示理解,毕竟普通人面对突发情况,难免会手足无措。

这起事件让人不禁想起2006年轰动一时的"彭宇案"。当时,一位老太太摔倒后,好心人彭宇将其送医,却被误认为是肇事者,最终陷入漫长的法律纠纷。更令人心寒的是,在法院审判时,主审法官非但不为彭宇主持公道,反而大言不惭的问到:“不是你撞的,干嘛要救!”

此言一出,举国沸腾。既然法官的断案标准是这样的,那么路上遇到有人摔倒,岂不是可以不用施救了?

可以说,这个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见义勇为的积极性。从那以后,类似的事件时有发生。比如在广东江门,一位老人在早餐店摔倒,店主出于担心被讹诈而没有施救,结果老人不幸身亡。

这些案例都引发了人们对"扶不扶"这一道德困境的深入思考。从法律角度来看,2021年正式实施的《民法典》对见义勇为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这一条文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为见义勇为者消除了后顾之忧。但现实中,许多人仍然担心卷入不必要的纠纷。毕竟法律保护固然重要,但重建社会诚信同样迫在眉睫。只有在一个互信的社会中,人们才能毫无顾虑地伸出援手。

面对这样的悲剧,社会各界都在反思:我们如何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友善、互助的社会环境?如何在法律保护和道德呼唤之间找到平衡?

或许,答案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当我们不再对他人的困境视而不见,当我们勇于伸出援手,当我们学会互相信任,悲剧发生的机会就会减少。

0 阅读: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