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武帝只杀了10多万青壮年,就导致匈奴一蹶不振了?这是因为汉军有个很“龌龊”的战术,那就是选择在每年春天进攻…… 在古代,匈奴是不少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在秦朝的时候,秦始皇就派大将军蒙恬出征,将匈奴击败赶走,秦兵的威力让匈奴们感到害怕,一时不敢再犯。 然而秦朝没了之后,中原地区各方势力对抗,陷入混乱之中,匈奴趁着他们打来打去的时候,率兵朝着北部地区扩大自己的范围。 一时之间,匈奴的力量壮大不少,不过作为游牧民族加上所占领的地区都较为偏僻,所以匈奴依旧以游牧为主,虽然同样保留了农耕的方式,但是因生存环境恶劣加上经济压力等问题,致使匈奴依旧对中原地区虎视眈眈。 汉朝建立初期军事力量薄弱,没能力和匈奴抗衡,加上国内有许多其他重要事情要处理,匈奴只能靠边,所以就采用和亲和抵御的方式来和匈奴相处,尽量不和其展开战斗,积蓄力量。 渐渐地,匈奴被养大了胃口,以为汉朝一直会这般软弱下去,谁知来了个超凶的汉武帝,等到刘彻登基的时候,汉朝的国库有钱了,军事基础也打好了,他早就看匈奴不顺眼了,可以准备和匈奴打起来了。 在第一次和匈奴对战的时候,汉武帝派出了四名大将,每路各领一万骑兵,但是三路都没有收获,只有卫青带兵深入险境,一举斩杀数百匈奴。 这次出征让汉武帝信心大增,同时对卫青愈发重视,没想到当初的小小奴仆居然在打仗方面有如此才能,自此卫青开始走上在领兵打仗的光辉路程。 后来等到霍去病长大参军,汉武帝更加欣喜,又天赐给他一个打仗能手,可以说汉武帝时期能把匈奴给打怕打服,少不了这两位在其中出的力。 汉武帝时期多年的反击匈奴之战,对匈奴造成了重大的打击,虽然有胜有败,但在霍去病和卫青等人的凶猛攻势下,大概有约10万匈奴在战争中被杀。 要知道能参军打仗的大多是家里面的男性青壮年,古代的生育本来就是一道门槛,加上生活环境较为恶劣,加上连年打仗等原因,匈奴人口增长没有那么快,所以后期的时候,都尽量不和汉朝起冲突。 不过匈奴被打得一蹶不振,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打仗的时间大多是在春季,这个季节对于匈奴来说十分重要。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作为游牧民族,匈奴在冬季的时候吃的大部分都是秋天储存下来的食物,为了能保证在寒冷的冬天活下去,匈奴就会在这段时间骚扰边关,抢走百姓的粮食。 等到春天来临后,手里面的存货吃得差不多了,就要开始放牧养殖了,牛羊都要在春天交配繁殖,而匈奴人同样如此,在这段时间,匈奴内部非常忙碌,无心去骚扰边关。 而汉武帝就是发现了这个现象,发现匈奴在春天的时候出动的少,加上曾经在秋天进攻匈奴,结果效果不佳,所以之后大多是选择在春天,对匈奴发起进攻。 这对匈奴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青壮年又要去外面作战,只剩老弱病残在家里面,还要放牧照顾怀孕的牛羊,若是汉朝的军队深入匈奴内部,还能掠夺走他们的牧群,所以对匈奴来讲从人口经济等方面,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渐渐地,匈奴的态度从当初的猖狂,想要掠夺更多的土地,到被汉武帝赶回到北边,同时加上匈奴内部争斗不断,导致内外因素加起来让匈奴力量不断被削弱。 不过连年的战争让汉朝也处于吃不消的状态,经济损耗严重,给汉朝同样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参考来源:《为什么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要选在春天出击?》——凤凰网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