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是人们的主食,一棵结果数百斤,如今为何掉一地没人要? 第一,在湖南的益阳乡下,叫这种果子为“栗子”,结这种果的树为“栗树”。栗树的树干紧实,生长时多为弯弯曲曲,很少见到树干有两米以上的直形。栗子可生吃,但千万别吃多,因为“塞肚”,若是煮熟了吃,则有一点点的涩味。小时候与伙伴们砍了树干做“陀螺”,益阳乡里人叫“得螺”。另外,栗树做“得螺”,要慢慢修,因为树干的肉紧。而砍的“得螺”,稳定性特别好。这是五十几年前的事了,乡下已很久没有见到过这种树了,不知附近的安化、桃江的山里还有没有。 第二,青冈子,俗称“青冈果”,曾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尤其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它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如今青冈子逐渐被人们遗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涩味和不易消化:青冈子含有微量毒素和单宁,导致其口感非常涩,并且不易消化,吃多了可能会引起排便困难。②加工复杂:青冈子的加工过程繁琐,需要经过多次曝晒和蒸煮才能得到可食用的细粉,这使得其时间成本高于其价值,因此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不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采集和加工青冈子。③现代生活便捷: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更愿意选择口感更好、加工更方便的食材。青冈子虽然营养价值丰富,但在现代生活中逐渐失去了吸引力。④实用价值被遗忘:在物资匮乏的时代,青冈子是重要的活命粮食,但在现代社会,它的实用价值逐渐被人们遗忘。 第三,这应该就是东北的橡子,该橡子长在柞树上,困难时期确实有人吃过橡子面窝头,但这玩意不好消化,吃完易干燥。另外,橡子是野猪最喜欢吃的,八十年代初曾经上山拣过橡子,拿回家喂猪。 第四,主要原因是该种物经济收益太低了。你们有没有想过采集这类果实要花费多少力气和时间去山上满山跑,釆摘回来,又要花费多少精力才能从果子磨出淀粉,有了淀粉才能做成柴子豆腐。过去穷不够吃,且劳动力便宜,几毛钱一天,现在一个劳动力要上百一天,这样算下来这种柴子豆腐要卖钱肯定是入不敷出的。 第五,橡子要经过几道工艺加工就非常好吃。首先,去壳后泡水里面半个月以上,再用水磨成水浆用细纱布过滤,把渣去了,取其淀粉晒干。吃时加水放锅里烧开后放凉就成豆腐,很好吃的,我们这卖几块钱一斤。 第六,人类是在不断进步中,食品也是优胜劣汰。在饥荒年间,正常的粮食不够吃,只好设法找一些代食品,青冈果仅是其中之一。另外,由于食用时加工的麻烦程序,再说还有一定毒性,又不是很好吃的东西,所以将其淘汰就顺理成章了。 你觉得哪一个观点更有说服性?欢迎留下你客观的见解。#科学#
曾经是人们的主食,一棵结果数百斤,如今为何掉一地没人要? 第一,在湖南的益阳乡
科普班的春夏天
2024-11-11 08:54:28
0
阅读:393
潇岛
小时候的玩具,这东西转起来跟陀螺差不多